关于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9-11-26程秀娟
程秀娟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小关乡中心学校,贵州 遵义 563303)
引言: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引领下,语文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化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想要得到不断的提高,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加强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了解课文中所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和写作技巧。学习课文中好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让自己语文成绩在整体上得到提高。同时就是语文老师要注重课堂的质量,使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为学生指明前路,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质的飞跃。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新思想的不断涌入,新、旧教学思想产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错综复杂,小学低年级的课堂呈现复杂化特点。教学形式单一,还存在一味以老师讲解为主,老师永远担任教学的主角,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其次是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在阅读之前,学生很少花时间静下心来和文本进行对话。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讲,问得多,学生读得少,悟得少,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仍然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模仿他人的阅读,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极少。以上问题都容易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降低,所以,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准备教学,通过提问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提问是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交流最好的方式,所以,语文老师在平日的语文朗读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提问这一方式,在课前做足功课,准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为学生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由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引出兴趣,最终由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语文老师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会促进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使学生在阅读课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去思考问题。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回答出教师的这些提问时,也说明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加深了这样循序渐进,一环套一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朗读能力。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大都是在早上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读,早读的时间大都是在四十分钟左右,早读是学生的阅读天堂,教师可以对朗读内容进行布置,也可以让学生独自进行阅读,去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觉想去阅读。同时,老师也可以安排读今天课堂上将要讲到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去阅读,不仅是让他们进行了提前预习,也能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只有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朗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自然而然的学生就是更加喜欢去朗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创新课堂,开展课外朗读活动
小学语文老师在平日的课堂学习中,也可以拿出时间进行课外朗读,让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课外文章,在学习具有丰富情节的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划分角色,每个人在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文章,同时也可以反复朗读,可以变换角色,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熟悉度,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发现文中角色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去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角色的印象,让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的讨论会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同时通过学习课外文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结论:
小学语文老师在平日的朗读课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创新教育,要让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