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处方思想在中学校园足球开展中的运用

2019-11-26李晓通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处方

李晓通

(文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当前,中学体育学术地位较低、学科形象相对较差,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也受其影响。构建足球运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仍显得任重道远。据此,中学校园足球发展应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以学生的体质健康与竞争精神为目标导向,以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与运动体验为基础,以长期的运动参与及运动习惯培养为手段,认清存在的主要问题。运动处方本身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其基本宗旨可理解为以处方的形式设计运动训练活动中的量、强度、时间、节奏等要素,使之科学配置,实现教学训练效果最优化。对此,中学校园足球发展可尝试以“运动处方”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运动处方知识性、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精确性、灵活性、多样性、思辨性价值,推动校园足球工作改革。据此,可从校园足球管理、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及校园足球文化建设3个主要视角,实现学生在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运动体验、反思与提高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用运动处方思想将这些方面融合起来,科学运用于中学校园足球开展中去,发挥各要素的合力作用,为中学校园改革开辟新路。

1 中学校园足球管理

(1)认真研读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各地相关工作要求及学校实际,以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提升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意识,确立运动处方思想的主导地位。西方运动处方思想源于20世纪50年代,运动处方在我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萌芽于原始社会,经秦汉两晋南北朝,到宋元走向兴盛,鸦片战争时期停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系统发展,这为运动处方思想走进校园奠定了相对坚实的文化基础。(2)狠抓校园足球课程建设,在重视系统知识学习的同时拓展教学内容,把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健身健美运动作为体能项目基础引入课堂,将其作为运动处方的载体,鼓励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3)重视课外训练、比赛及学生课外活动的设计,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学生技能,突出中学校园足球的战略地位,尝试用运动处方思想指导运动实践。校园足球发展还应重视顶层设计、体制和机制建设和学校领导和家长的积极性调动。(4)重视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在运动处方思想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升其校园足球文化认同感,促使其自觉投身体育训练。(5)在实施措施方面,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职级管理、量化考核,确保中学校园足球发展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畅通、协调、高效,为中学校园足球运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 中学校园足球课程资源开发

2.1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解决中学校园足球的指导思想、运动处方实施措施及学生足球核心素养提升三大问题。

2.1.1 中学校园足球指导思想 (1)中学校园足球应以小学阶段足球教育为基础,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足球知识、技能体系,提升学生的参与足球运动的自觉性和自信心。(2)目标明确,以问题为导向,重视中学校园足球的知识地位和育人属性,在知识梳理传播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运动水平,进而实现运动处方理论与足球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确立多个适合其足球水平提升的运动训练模式;在育人方面,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足球发展—青少年成长—社会进步”统一体的形成。

2.1.2 运动处方的实施措施 (1)深入解读运动处方思想。运动处方思想体现了知识、运动体验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每一个处方都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发展模式,适合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运动处方思想,自觉在体验与反思中学习足球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2)做好运动处方库建设。可参考体育学、医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梳理一定量的足球体能、各专项技能训练、放松、日常保健及不良心理现象矫正等类型的处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总结最实用的知识点。(3)采用全新的逻辑方式构建学生自身知识能力体系。足球本身就具有知识技能普及、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价值。突出知识点在处方中的内在逻辑性和运用的时序性,为学生解读处方间的联系,在教会学生反思的基础上实现体医结合,提升学生身体认知能力与自觉运动意识。

2.1.3 学生足球核心素养 (1)实现校园足球知识点、线、面、体的有机有序结合。使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尝试采用运动处方思想,对运动的量、强度、实施步骤、技术细节等各方面都能做到较为精准的控制。(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习惯、方法培养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体系的稳定性和开放性。

2.2 课外训练与比赛

2.2.1 搞好校园足球社团活动 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重视学生的运动体验,教会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其对运动处方的认知水平。足球社团活动在中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探索。中学生虽然学习任务繁重,但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部分足球特长生更需要得到纪律约束下的肯定和认同,这为社团活动健康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2.2 引入“健体”运动 中学是体型塑造的重要阶段,可结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在社会健身健美运动影响下强化中学生的颈部、腰部及下肢肌肉和力量训练并和学校体育中的大运动结合,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健身方案,塑造健美体型。

2.2.3 设立与足球运动相关的必修运动项目 结合学生体质状况及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将3 000m跑、60m跑、拉伸运动、健身徒手操作为必修项目,对学生提出强制性目标要求。从身体素质提升的角度讲,这些项目包括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灵敏、协调等方面的素质练习,可为学生体能储备提供保障。

2.2.4 组织好各类小型比赛 建设“以赛带练”的长效机制,在开展形式上可采用5人制、7人制和标准的11人制,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游戏运动特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运动竞技精神,并以此为载体塑造和传播校园足球文化。

2.3 课外活动

2.3.1 宣讲运动处方对于校园足球运动的意义 课外足球活动最能体现学生的足球素养,其包括学生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等方面,是学生课堂学习、课外训练和比赛效果的直接体现,能为中学体育学习奠定基础,并指导学生真正实现终身体育。

2.3.2 多种手段促进参与 要求学生自觉练习,采用定期抽检、手机终端监测、社团内部自查等方式,保障学生的参与率和出勤时间。当然,学校还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与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组织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3.3 灵活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也是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灵活布置课外作业能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科学的运动体验,并自觉进行课外学习和交流,在反思中提高,在运动处方思想的指引下将各方面积极因素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效果最优化。

3 中学体育校园文化建设

3.1 物质文化

重视场馆器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制作各类宣传标语,营造校园足球的物态文化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凸显中学校园足球运动的基础地位。

3.2 制度文化

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人,做到奖惩分明,鼓励教师在工作思路和方法方面创新,重点关注学生足球乃至整个体育健身运动知识体系的构建,将运动处方思想写进相关制度中,尊重学校体育的知识地位。同时,结合学生的足球水平制定具体详实的目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将各项目标措施贯彻到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足球作为现代教育和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应回归体育本源,从制度设计上摆脱激进式发展思路,净化足球大环境,形成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3.3 行为文化

在运动处方思想指导下规范学生的课外训练活动,强化其竞技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足球运动习惯,鼓励学生在运动体验中反思与提高。

3.4 心态文化

尊重并不断强化运动处方思想的基础地位,将其作为校园足球工作科学性、针对性、精确性发展的保障,在此基础上重视相关理论及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足球运动思想。

4 结 语

多年来,在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运动处方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基础概念,但其实践意义和思想价值不容小视。近几年,几乎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大大提升了足球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基础地位,甚至很多学校已以中学校园足球为试点,通过教学实践,已取得良好效果,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比例显著上升,也为各地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开辟新路径。运动处方是一系列实用性很强的微观的知识系统集合,不同运动处方的结合可以构筑相对严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将运动处方思想运用于中学校园足球工作值得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处方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人间处方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