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境相辅 诵读相成
——文言文教学策略之管见

2019-11-26石筱筱

读与写 2019年2期
关键词:钟子期伯牙节奏

石筱筱

(浙江省浦江县大溪中小 浙江 浦江 322200)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这些文言文虽然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但却是小学生认识、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品味文言文,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文言文营养,探索文言文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其教学策略应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

1.重视文言文“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意境

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

文言文距离现在有一定的时间,同时其语言环境也与现在大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地介入资源,补充相关背景资料等,学生理解文本就会容易一些。但是在什么时候去介入资源也十分有讲究。有些资源可以在开头介入,提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有些资源可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伯牙擅长鼓琴,感悟“黄金万两易得,知音一个难求”的道理。介入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相关资料。资料的介入学生不仅感悟到伯牙琴技高超,也体会到了知音相知相识的可贵。

2.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2.1 熟读课文,读中自悟。文言文的教学中朗读教学十分重要。古人云:“口诵心维,终身受益。”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文中对伯牙善鼓琴和子期善听的两个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较难读,教学时,我先要求学生先读准字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再通过范读,划分停顿,读出节奏;最后再是借助注释读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文言文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2 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划出朗读的节奏,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划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3.创设情境,多向体验、感悟

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

3.1 直观展示文言文的意境。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意思体会,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可以欣赏现代作曲家的演绎的文言文乐曲及朗诵来激发情趣,帮助学生去体会文言文中的诗情画意。

3.2 发挥想象,适时补白。文言文往往配有插图,可以通过给插图补充内容的形式,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伯牙绝弦》对于伯牙失去知音的痛苦心情,文本中并没有的文字直接表现,那学生如何真实体验这种情感呢?我认为此处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补白。

通过一次次追问,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充分感悟伯牙的心情,接着便趁热打铁,让学生设想此时自己就是伯牙,将自己的感受、心声写下来交流。

同学们写的文字,有的只有短短几句,有的内容较多,但都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我想这比老师机械地灌输,强硬地将自己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意境相辅,诵读相成。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文言文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使文言文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文言文而充满灵秀!

猜你喜欢

钟子期伯牙节奏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知 音
何谓“知音”
高山流水
轻快漫舞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