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2019-11-26史万武

名师在线 2019年21期
关键词:爱祖国河山语言文字

史万武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爱祖国”“爱语言”的教学要求,而爱国思想是千百年来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最炙热的感情,同时爱国思想也是一种与民族语言文化息息相关的人文情怀,爱国爱家的情怀渗透在民族语言中,渗透在用民族语言文字谱写的篇章中。

语言是民族之魂,语言文字是凝聚民族的纽带。文字是民族之根,文字语言呈现的篇章是对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赞誉。教育学生爱国就要教育学生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热爱用民族语言文字写成的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大纲中又提出“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这就是说,语文学科有其独特性,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爱”的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中,渗透在语言文字谱写的篇章中,学生要在学习文章辞赋中感受“爱”,要在品位语言文字的美中熏陶“爱”,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随文潜入心”的教育。教师应注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避免牵强传授爱国爱家思想情感,这样会适得其反。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策略浅谈一下笔者的感受。

一、教育学生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沟通思想、密切关系、加强感情的工具。语言文字与本民族的发展和斗争紧密相连[1]。民族成员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怀有深厚的感情,爱祖国就是爱民族,爱民族就要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在教学中,教育学生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可以从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准确性等方面着手。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抓住描写春天的形容词、动词,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真挚的情感。再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教师应抓住文中的几个细节:韩麦尔先生穿礼服,拼字母时声音发抖,散学时在黑板上写“法兰西万岁”等一系列不同寻常的表现,让学生感受韩麦尔对学校、祖国的眷念之情和以后再也无法教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悲愤之情。镇上老人的听讲与朗读、小弗郎士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的巨大转变,同样能让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

二、教育学生爱祖国的优良传统

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弘扬、传承的一种公认的社会美德,也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层次地挖掘反映民族优良传统的细节内容,从而熏陶学生,把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例如,学习《木兰诗》时,木兰面对战争、面临苦难,甚至死亡,仍要替父从军,学生通过讨论感受木兰的勤劳善良、勇敢坚毅、淳厚朴实、热爱亲人的英雄形象,当亲人有难时,木兰全然不顾女儿之身,挺身而出、奋勇而上,这种爱家、爱亲人以至爱国的优良品质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爱祖国的目的。

三、教育学生爱祖国的美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绘祖国河山、故土风光、独特景观的文章。在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赏析时,可让学生在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绮丽风光、独特景观的过程中对祖国美景产生热爱之情,进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例如,学习《沁园春·雪》时,教师通过对北国雪景与高山大河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娇娆,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学生感受豪犷、壮美的塞外河山,进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学习《苏州园林》时,学生为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和书中图画的美景所折服,不由得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园林中,进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教育学生爱祖国的人

壮美河山、绮丽风光、独特建筑都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装扮的,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热爱吗?热爱装扮河山的人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例如,“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那满腔保家卫国的热情和慷慨激昂的英雄之气,学生能不受到感染而热血沸腾吗?《藤野先生》中,鲁迅得高分受到猜忌和受到影片事件的羞辱而弃医从文,为拯救国人的灵魂而上下求索的献身精神,学生能不受到激励吗?《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对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的邓稼先,不值得学生崇拜学习吗?这些人物无不震撼每个学子的心,值得学生去爱他们,因此,爱祖国的人就是爱祖国。

五、教育学生爱祖国的“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英雄儿女保家卫国、抗击外辱、以身殉国的文章。这些人物为保全国土、保护国家和人民,将个人利益置之脑后,在国家危难时奋不顾身、奋勇向前、顽强拼搏,历经千辛万苦甚至粉身碎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共鸣。在国家有难时,我们应以肩扛之,正如家有困难时,全家人合力度之。“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爱祖国,要爱祖国的美,也要爱祖国的难。只有困难在心,才会万众一心。例如,学习《春望》时,“国破山河在”,物是人非、国破城荒,“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亡国离别之悲,忧国思乡思亲之情难以言表,爱祖国的难,才会为国分忧。再如,《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面对祖国的“难”而常含泪水,这是至爱的表现。又如,《故乡》中,二十年前祖国美丽如画、幸福安康,二十年后残破不堪,正是有“难”,“难”压心头,“我”辛苦辗转、上下求索,希望求得碧绿的沙地、金黄的圆月。

结 语

总之,为了民族的复兴、国家的昌盛,教师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语文教学中要倾注满腔的爱,将爱化作永恒的动力,在这片“少年土壤”上挥洒辛勤的汗水,让爱国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深深扎根。

猜你喜欢

爱祖国河山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爱祖国
我爱祖国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笔写千重岭 挥毫绘河山
我爱祖国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