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

2019-11-26刘荣坤

名师在线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平面数学知识案例

刘荣坤

(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福建福安 355000)

引 言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下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话题,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进步。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数学学习属于个人理性思维的表达,该学科将知识的逻辑性展现到极致。高中数学显著的逻辑性特征导致千百年来人们都在积极地探索数学的核心内涵,在数学教学持续发展的基础下,教师逐渐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1]。数学核心素养以个人素质为基准,借助大量的学习与应用实践,使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数学文化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数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砥砺前行,突破重重险阻,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首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如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测量、分析及统计等数学技能,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基本数学学习能力[3]。其次,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使其充分理解数学本质,从根本上熟悉数学,从而帮助其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最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帮助学生从思维意识逐步过渡到实践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数学教学实践质量,达到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的最优化目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设合理的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素养

相较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更强,难度更大。对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4]。在问题情境体验中,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可逐渐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在设置问题过程中需保证思维的广度契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力及想象力,并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收获,从而显著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二分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及联想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如水路故障维修方面的问题、娱乐类综艺节目竞猜价格问题等,借助生活化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此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呈现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展示,这一展示方式适用于几何类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该方式让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呈现过程,从而让学习变得形象、具体,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素养。

(二)利用一些典型的数学案例,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要求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将数学知识转变成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典型案例发现并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垂直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如下经典案例。

例题1:已知两平面相互垂直,下面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在平面中已知直线必定垂直另一平面中的任一直线。

B.平面中已知直线必定垂直另一平面中的无数条直线。

C.一个平面中,任意的一条线必定垂直另一平面。

D.过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做交线的垂线,垂线必定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在学习“直线垂直关系”时,学生如果只是学习概念知识,然后背诵文本概念,就很难理解文字中表述的问题。针对这一例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例题对平面同直线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采取画图的方法,使用画图方法可得出A、C、D 这三个选项是错误的,这意味着B 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直线垂直关系的概念。

此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案例同数学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微观的数学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宏观数学概念,并且发现数学知识概念的核心内容,从而为学生探索及解决数学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对数学案例进行深入的研讨后,教师可以让其总结数学案例中描述的知识概念,对知识概念进行全面的整合,这样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三)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中,多数教师习惯性地参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待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常给予重点关注,并且倾力进行培养;针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这样容易导致学生间层次差异显著。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均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讨论后可选出几名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展示。针对学生思考内容,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不可因学生思考出现错误而责备学生,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方程》一课属于数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及探索,引导学生结合类似方程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思考圆锥同曲线之间的关系,这样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自认为思考很好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在学生讲解后可让学生对遗留点及偏差点进行更正及补充,对类似问题解答不到位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在解答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解题规律。

结 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的核心,贯穿整个思维及发展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应用科学的教学培养策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数学思维限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平面数学知识案例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强化训练B卷参考答案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参考答案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平面和立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