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智慧课堂 促进初中数学教学

2019-11-26周晓春

名师在线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三角形图像创设

周晓春

(江苏省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初级中学,江苏如东 226400)

引 言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整个数学课堂枯燥无趣。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同度。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智慧数学课堂,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一、开展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游戏又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之一。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将游戏引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在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猜数游戏。现在我来猜一猜你们的年龄是多少,你们将自己的年龄乘以5 然后再减去8,最后只需要报出结果即可。学生在教师说完游戏规则后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进入游戏活动中。几位学生在报出答案并让教师猜完后,发现教师给出准确年龄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感到非常好奇。这时,教师说如果设你们的年龄是x,那么就是5x-8,想要求出这个x的值,只需要让最后的结果加上8 然后再除以5 就可以了,并随之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内容。学生瞬间对其充满了兴趣,也非常主动地跟随教师一起探究思考其中的奥秘。

在这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进行内容导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学新知有了很好的认识,并成功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二、强化动手操作,激活学生探究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形象思维比较占优势[1]。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学生只有真正地经历体验、实践过程,印象更才会深刻、理解才会更充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体验的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全等”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选择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要求学生再画出与其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看能画出几个。学生纷纷进入操作活动中,很快都有了一定的操作结果。有的学生试着制作出三张小纸条,这三张小纸条的长度分别对应纸上开始所画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并试着将其拼凑成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三张小纸条无论怎么拼凑,最后只能拼成一种三角形,而且这一三角形与自己纸上画的那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于是,学生猜想到,只要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完全相同。之后,教师又让学生动手制作两条边及这两条边之间的夹角都相等的三角形,看最后能制作出几个这样的三角形。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动手操作,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对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上数学案例中,教师大胆变革,充分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真切地体验数学知识,深化了学生的认知,促进其快速融入课堂。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有效理解

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营造学生熟悉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激活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素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到某饭店打工,在商定工钱问题时,这位求职者说:“你第一天给我1 角,第二天给我2 角,第三天给我4 角,这样以此类推下去即可。”该老板暗道这人傻,才要这么点工钱,便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位求职者心里却想:“这可是一笔巨款,就怕到时候你支付不起呀!”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到月底饭店老板应该给他多少钱工资呢?谁会比较吃亏呢?学生对这一问题充满了好奇,大部分学生认为老板不会吃亏,于是很主动地分析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第30天时,老板需要支付给打工者的钱数是30 个2 相乘的结果,而且学生也从中意识到,将30 个2 连续乘在一起,这样的表示方式很占空间。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入“有理数的乘方”的知识内容,学生瞬间感受到这种数学表示方式的简单性,并利用这种方法来表示其中的每一步。随后,学生继续和教师一起研究最后这位打工者到底拿到多少钱,最后学生发现老板非常吃亏,并从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对有理数乘方的知识有了很好的认识。

在以上数学案例中,教师结合具体数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了熟悉有趣的学习氛围,很好地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了学生认知,促进了学生有效思考。

四、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也要注重与时俱进。“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单调的数学内容转变为形象、直观、有趣的事物,更好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有效思考,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时,教师发现如果单凭自己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于是,教师另辟蹊径,大胆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对一次函数y=kx+b有透彻的理解。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了y=2x的图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出“k”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在这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3x、y=4x之后,又画出“k”不断变大的一些图像,学生也从这一动态图像中非常直观地观察到“k”对图像y=kx的影响。之后,教师又利用多媒体技术又画出了一些“k”为负数的图像,从而全面呈现“k”对图像的影响。随后,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直观图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上数学案例中,教师活用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将数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化,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对本节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结 语

总之,数学知识博大精深,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其中的数学奥秘,进而发现数学的美。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创新,努力构建智慧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乐学、会学,最终实现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三角形图像创设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创设未来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