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分析生本现状 有的放矢以学定教——以培智五年级生活语文《水果品尝会》一课为例
2019-11-26江苏省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方应霞
江苏省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 方应霞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智障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知识相对较慢,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生活语文教学正是帮助他们搭建与社会接触的纽带。教育部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明确指出生活语文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以生活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由此我们在目标制订、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都有所进步。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发展的现实性。以生活语文《水果品尝会》一课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为例。
一、学情分析是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标》中指出:生活语文教育要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从语言与沟通、认知、情绪与行为这三个与生活语文紧密相关的方面探寻学生学习的突破口,对学生的发展现状、学生学习能力、优劣势及特殊需求进行评估,努力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发展的现实性。我在教学之初,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并对学生已取得的经验进行检测,从而确立好每位学生的教学关注点在何处。如教学《水果品尝会》一课时,由于班级中孩子家庭环境的差异,有些水果是孩子们没有见过和尝过的,没有体验的内容是没有办法取得学生的共鸣的。
二、制订目标是中心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的必备工作,其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关键,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制订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解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课标》中培智生活语文设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共142 条目标(其中含47 条选择性目标)。
以《水果品尝会》一课教学目标的制订为例,结合学生学情及生活经验,依据《课标》中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倾听与说话”领域中的“能听懂他人的问询,并做出适当的反应”、“阅读”领域中的“能阅读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了解大意”等,制订了共性目标(认识并了解常见水果主要外观特点,感受水果的味道,懂得分享)和差异目标(A 组能独立读词语和句子、B 组能在提示下读词语和句子、C 组则是读图)。教学目标是期待学生达成学习效果的预设,有了这个预设,在后面的资源设计、评价方案的制订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收集使用等。
三、选择内容是准备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是基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提出的课程理念,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学习内容。我校的学生以农村生源为主,选择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的课程为主。现一、二年级使用部编教材,其余年级使用地方教材,班级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课标》中指出要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课程,在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实施的大方向下,我们构建趋于儿童生长方向的生活语文班本教材,这些内容生成于学生的需要与对使用教材的补充,旨在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对现行使用教材增加与删减、优化文本教材等方法,依《课标》的要求创编教材,基于本班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形成属于教师和学生自己的“生活语文教材”。例如:教学《水果品尝会》一课时,同时组织了“参观水果店”“美味的水果”“我去买水果”“我为爸爸妈妈做水果拼盘”等系列活动,完善“水果系列”的班级教材。
四、教学模式是关键
《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关注,设计情境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活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体验的丰富性、发展的能动性。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改变原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生活语文课程内容,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进行个别化教学,分层分人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如综合主题课模式,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按层次、有梯度,构建合理、易掌握的主题单元进行教学,并且兼顾学科间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实际生活、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以直接的生活经验为素材,提升学科间的互动性,完善生活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如文中水果主题单元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降低教学难度,有效防止知识与生活的脱节。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写生活,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之中,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体验用语文的“听说读写”等形式反映出来,对学生生活能力给予有效指导的同时,及时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促进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