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6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林苑青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林苑青
小学生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因此他们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为缺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情境教学方式则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一困难。情境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意境,以直截了当的感官体验代替了抽象生僻的文字描绘,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对陌生晦涩的文字学习产生排斥心理。本文将从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出发,对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结合课本,创造情境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是提升他们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应当在不偏离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为文章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可以是美丽的画卷、动听的音乐、炫目的风景。
例如《春夏秋冬》中描绘“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万物更迭、周而复始的美丽画卷,让学生在闭目间仿佛置身其中,不由自主地展开畅想,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进入思考,四季的变化、文字的书写,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进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深入情境,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课本文章诗词的选择是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情感接收能力的,作者所述、所写都是对某种自身主观感情的描绘,或是难以自说的愉悦,或是黯然颔首的思乡,又或是怜物喻人的潸然泪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情境,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之情,通过情感共鸣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语言之美,汉字之博大精深。
例如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绝美诗句,引导学生深入诗人所处的情境,看到圆月高照本是阖家欢乐的团圆场景,却奈何游子身处他乡,只能寄思乡之情于皓月罢了。通过深入诗词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三、感性体会,理性分析
情境带入的方式,纵然可以激发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兴趣,能够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接收知识,但在面对考试时感性的体会依然需要理性的分析技巧来得出正确的解题答案。因此,将情境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是极为必要的教学方式。
例如杨万里的《小池》中描绘景色的语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泉水从泉眼中细细地流淌出来,仿佛是泉眼爱惜它不愿让它流走。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一汪溪流描绘得生动而活泼,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情境的带入也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诗词与意境之美,但由老师引导而产生的感性体会是直接而模糊的,具体到对诗句文字的鉴赏却存在了许多困难,因此,老师应当在这个时候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趁热打铁,将诗句精细拆分,对每一个字、每一组词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学会认字、理解字。
四、主动进入情境,激发求知乐趣
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带领学生用好的技巧学会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引导学生被动进入情境理解文章的同时,老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再入情境,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
例如: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咏柳》中对“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鉴赏,通过再入情境,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柳树的描写,作者应用了什么手法去描绘,而本体与喻体又是什么。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的理念处于基础阶段,因此,通过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诱导模式教学,对于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词组的理解深度是非常重要的。
五、创新模式,提升效率
现代小学生教学设施已经非常完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五花八门,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网络信息资源更好地制订教学计划。
例如小学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引用网络视频动画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将静态的课本插图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代替,不仅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也让知识点的讲解从口头描述转变为真实的情境再现。通过这种方式,在降低老师教学工作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效率,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小学语文教育对未成年人今后的价值观念建立、思想品德养成、更高层次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育从业人员,应当为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行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将语文教育当中的方法研究中来,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制订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将滋养了华夏土地几千年的汉语言文化精髓动之以“情”、晓之以“境”地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孩童,让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语言自信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未成年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