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措施
2019-11-26江苏省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史华丽
江苏省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 史华丽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推进,各学科的教育模式都在发生改变并逐步优化。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端,也是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阶段。此时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要想提高学科成绩,培养写作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一、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语文课程中,写作教学只注重写作手法的理念传授,例如常见的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教师习惯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差异,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以致学生对于写作手法的理解止于理论,实际运用起来却生搬硬套。例如,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诵优秀作文范文,为了应付作文考试便出现大量模式化的文章。这种教学方式显得本末倒置,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本质性的帮助,日积月累反而产生弊端。学生的作文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基本雷同,毫无新意可言,迷失了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
2.写作内容枯燥,缺乏创新
文章内容要想生动有趣,作者必须对写作对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充满写作激情。而现实情况却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兴趣,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草率地写出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的文章来应付教师的检查。同时,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未能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写作结构和模式被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例如,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感恩父母》,这篇作文重在感恩,既要写父母亲对我们的好,同样要写出我们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后怎样报答父母,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创作。结果超过半数的学生都在作文中“为父母洗脚”,无论现实情况如何,文中“被孩子洗脚的父母”最后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并不是说“为父母洗脚”不算感恩,而是在整个社会和教育都引导学生散发正能量的背景下,大家能想到为父母做的事却寥寥无几。这就是学生思维缺乏创新的表现,宁愿敷衍了事也不愿勇敢尝试写作突破。
3.课外阅读无引导,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
根据2011年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阅读报刊,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浅层次地鉴赏文学作品。为此,各个学校都重视阅读教学,这也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教学途径。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愿意去阅读,但因为年龄比较小,他们的阅读一般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并没有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限制,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比较有限,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需要教师进行辅导。大部分学生学习生活较为单调,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没有丰富的课余生活。休闲娱乐时间大多花在电视和电脑上,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开阔的眼界。平时不注重素材的积累,既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又没有掌握到更多的字词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写作不仅是素材欠缺,词汇表达也欠缺。
二、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措施
1.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新课改的引导和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原本单一的教学方法,联系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除了写作技巧的讲解,教师还可以营造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视频和图片、播放音乐,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改变原本枯燥的写作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学习写作《我最喜欢的节日》一课时,教师提前准备课件PPT“精彩的节日”,结合图片和短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风俗和由来。播放音乐“快乐的节日”,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享受视听体验的同时,仿佛置身热闹的节日,由心而发地想表达情感。教师适时布置写作任务,对学生进行良性引导,在轻松的氛围里完成写作教学。
2.激活思维和想象力,实现写作创新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写作中激活创新思维,增强写作灵感。学生的创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并发散思维。如果遇到老生常谈的写作题目,不妨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便能写出新意,在千篇一律的文章中脱颖而出。例如,进行景物写作《校园一角》时,大部分学生想到的都是学校里高大雄伟或标志性的建筑和景观。学生可以换一个写作方向,亲自在校园里逛一圈,走遍平时没有涉足的不显眼的角落,那些古老斑驳的房屋或许曾经也辉煌过,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等待人们去发掘,相信会有新鲜的收获。在遇到可以畅想未来的写作题目时,更不要吝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写作《我未来的职业》一题,学生都是根据生活中现有的职业去想象,比如接触最多的教师、医生、司机、老板,最遥远的职业或许是宇航员。其实可以让思想天马行空,大胆一点,毕竟现代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未来的世界也许会大不一样。只要学生的联想有逻辑,有一定依据,什么样的职业都可能存在,教师也要适应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写作创新要持鼓励态度,不能轻易扼杀智慧和想象的萌芽。
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丰富写作素材
目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方法主要是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研读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的优点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阅读中,有的好的文章语言运用得非常好,比较典雅规范,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的时候,就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到读书教学中去,以经典作品为范例,让学生一边读的时候一边思考,养成聚精会神读书的习惯,与此同时,精读的时候记录读书的感想。例如,阅读课外读物《小王子》时,文章本身内容短小精悍,寓意深刻,适合学生精准研读,体会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学生们从小王子身上看到生活纯真质朴的一面, 发现自己的童真和爱。批注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可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批注,写读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评论语言的精彩之处,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长此以往,会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批注的好习惯。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坚持写读书笔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例如,阅读作者冰心的《寄小读者》时,在笔记中记录好词“生疏、自傲、提携、勉励、凄清、莫可名状、隐痛、清闲、惊悦、灵便、闪烁、蜷伏、驯良、呜咽、憔悴、庞然大物”,还有佳句“江水伸入田垄,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这些日常的小习惯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学生积累的素材越多,在写作时变得得心应手,下笔有神。
总之,要想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各自引导者和学习主体的角色,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相互配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