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创新背景的高职院校机制创新

2019-11-26

文学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协同院校高职

刘 芬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其中高职院校的科研环节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集中体现,学校的科研管理机制是统筹政府科研经费投入、老师科研课题分配和学生科研实践有效引导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眼前的毕业率和学生的就业率,从而只对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而对其科学素养、科研能力的培育缺乏短视,导致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缺少战略定位、宏观布局和理论研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将以协同创新为背景,来针对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进行综合论述,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协同创新理论阐释

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主要包含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三大内容,其主要特征为整体性和动态性两方面,整体性是指若干个协同要素有机统一、集合,并不是单纯的叠加和机械的堆积,而是相互联系进而相互作用,已达到1+1〉2的效果;动态性是指协同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开放创新模式,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围绕一些重大的科研议题,各自投入优质的技术能力,力求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面获得重大进步和突破[1]。

2.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2.1 管理机构不规范,领导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科研机构的管理职能大多与其他部门重叠,这就导致学校科研工作的分散无法形成统一的科研管理模式,导致科研资源得不到集中的有效利用,往往是被别的部门占用却因为没有专业的科研教育指导,从而难以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加之科研领导机制在学校中的地位偏弱,班子成员一般都是副高级教授级别,导致在学校经费拨款和资源分配中受到行政组织的制约,很难有很大比重的预算投入,制约了科研技术设备的引入和老师科研教学的热情。

2.2 科研老师缺乏专业素质,科研管理缺少激励措施

高职院校教育的侧重点只注重眼前而忽略学生长远的学习能力的培育,就导致了专业技能学科的师资力量往往很强大,而在一些被认为无关紧要的领域,诸如科研、文体等方面的师资力量往往很薄弱,而且很多都是意一师多职,一专多能,这就导致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质会比较低,在教学中不能彻底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2]。另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就无法在学校形成有效的科研奖励机制,调动不起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就会使得学校的科研项目不能顺利的进行,进而形成项目的烂尾、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导致学校科研教育水平的退后等恶性循环。

2.3 科研管理缺乏正确目标,科技成果不能融入市场

高等院校的科研课题的理想,大多数都是根据学校教学的自身特点和擅长的领域提出来的,有的老师历届都是同一个课题,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步伐,而且很多课题都是偏向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受到知识、设备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得不到延展,这就导致了高等院校的科研课题水平低、重复率高、脱离实际,转化成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成果少,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就激发不起来学生的科研兴趣,也造成了学校科研资源的浪费。

3.科研管理工作引入协同创新理论对高职院校的意义分析

在前文叙述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突出的短板,不利于学校产、学、研道路的开拓,不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科学求知、严谨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科研资源和科研水平不能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此不利局面下,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到科研管理中来,是保证科研管理的实效性,应对科研管理的复杂性和开发性的有效的解决方式。通过各方面的合作,对环境、组织、人员进行严格的有序管控,对外界信息进行及时的加工处理,来保证项目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能够协调配合,有效利用,从而让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与时代同步,与市场结合,在前进阶段中不断出成果,让师生的科研热情激发出来营造高等职校良好的学习风气。

4.科研管理引入协同创新理论对学生的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侧重点是专业技能要符合市场企业的要求,但是企业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会出现更新换代的情况,这里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适应新技术新管理的思想意识和学习能力,这其中科研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3]。学校与企业,与科研机构,与社会公共组织之间的协同配合,将科研课程与企业运作,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能够培育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应用到科研具体的项目领域中的实操能力。学生通过企业先进设备和科研机构优质资源的帮助,能够形成让学生科研项目从构思到落地的有利客观条件。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适应企业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科研的对象从生产生活的需求的意识。

5.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途径

5.1 要树立“科学管理、服务至上”的科研管理新理念

首先要树立科研与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紧的共同发展战略。科研与教学在高等职院中不应该顾此失彼,重视其中一方轻视另一方,而是要将两者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层面相同的高度。与此同时,教学与科研应该协同并进,相互依存,彼此扶持,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心生科研力量,在科研过程中进行教学理论实践应用。因而学校要在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和师资力量的配对中要做到保证科研与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渗透之格局,让两者能够各自发挥优势,促进老师科研课题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与社会生活的落地,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联系,才能够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其次要实现科研管理的分层定位,通过协同创新理论指导的科研管理,其领域、方向和深度是围绕科技管理体系建设、科技评价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的。由于各个高校自身的科研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协同创新的发展进程中,其角色定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判断其应有的科研地位、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所以高校的科研管理要通过分层定位的策略来进行,以自身学科的领域优势来制定科研命题,提高在同等地位的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学校以本地区域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切入点,培养自己的核心科研团队,做精做强本地行业的优势项目,实现科研与本地行业发展的相互推动。核心科研团队的培养,一个是从硬件入手,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另外一个是从人才入手,通过自身培养和引进两种形式进行。这样高等职员就有实力来制定符合自身科研条件与本地有市场竞争优势行业特点的命题,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精品科研成果的示范作用,可以为学校创造出一批精品课程和专业,为学校创造贴近科学前沿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最后科研管理的长期性发展,离不开在某个领域的持续性不间断的深入研究,这就需要领头老师做好课题的更新迭代,需要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沿着老师布置的课题,与兄弟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合作交流,以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系统化的研究策略为基础,在教育机关和学校的引导下,将获得普遍适用性的科研成果运用到行业发展过程中,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深度融合。

5.2 要构建合理的科研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要创建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的科研管理新机制,就要打破传统的基于科研项目申请、审批行政化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树立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新流程。因为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往往手续繁杂、审批严格、审核时间过长,导致科研成果往往滞后与科学前沿的发展,这是由于侧重于行政审批流程导致的弊端,忽视了科研活动是以成果反应市场变化、实验考察验证课题效果的本质内涵,所以一旦时效性错过了,就使得科研成果落后于时代而会被淘汰[4]。

这就需要建立针对不同科研领域、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办事同道,尽量避免人事、财务等相关事项的牵扯,节省因科研主体与每个部门之间的交涉而浪费的时间,应该利用高校互联网系统的便利性,将相关职能做到精简机构、准确归为,缩短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的科研管理新机制,需要管理部门在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四个重点科研活动方面,组建相应的事务处理部门来各自承担所属领域的职能,比如社会文化类的科研命题可以由偏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老师来组建相对应的管理部门,便行业科学类的科研命题可以由偏理科类的老师来组建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做到术业有专攻,行业由专职。职能部门要做到对国家科研政策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导向给予准确的阐释,和其他产学研单位之间的事务进行及时的衔接,在科研资源和资金分配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6.结束语

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科研管理部门还要在激励机制上进行大胆改革,比如竞争上岗机制就能够激发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发挥特长,比如给予物质奖励或职称提拔来激发老师创作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论文等等。高校科研教育优质优良的发展,关键在师资力量的壮大,这不仅仅在于老师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也要综合条件满足,让老师有激情,有梦想。

猜你喜欢

协同院校高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