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入学分离焦虑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26

文学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入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宫 雪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促使其正常生活的前提,同时也是走向成功的奠基石。成年人的许多心理障碍及心理问题都与其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处于整个人生心理发展的基础性阶段,因此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焦虑是一种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体验到对于未来的危险或不安。主要有分离性焦虑、社交焦虑、考试焦虑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等。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有:自我评价低、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不爱离开家长、不爱上学校、担心自己被拐走、担心家长出意外等一些列表现。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可发现,小学生的分离焦虑如果得不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导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有所降低。比如,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交际能力低下、缺乏亲社会行为等症状。研究个体的分离焦虑,可以提高儿童的心理适应水平,为促进其个性、社会性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小学生入学焦虑症对其身心发展有着严重的危害性。首先,它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其次,还会伴有一定的情绪性障碍。最后,更甚者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身体上的疾病,如引发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一.小学生入学焦虑的原因表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并造成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的。如: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作用的结果。因而,我们就要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入手,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外著名的学者安斯沃斯(Ainsworth)研究指出,与儿童最为亲密的养育者养育的方式能够决定幼儿分离焦虑的程度,如果一位亲密的抚养者能够积极的鼓励幼儿努力的探索新环境,新事物。或者当孩子探索新环境时总是阻挠没有耐心,多表现为消极情绪的话,幼儿就会表现出安全依恋和退避等焦虑行为。杰里弗·伍(Jeffrey J.Wood)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与幼儿分离时提供温馨的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焦虑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基地。在家庭和睦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会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但不排除某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包办、凡事有求必应、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没有一个较好的独立性,因而就会产生焦虑的倾向。相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始终是孩子处于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也容易诱发孩子的焦虑障碍。有研究认为父母过度控制和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会限制子女的独立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易导致儿童焦虑障碍。行为的过度控制或代孩子解决问题,可能会无意识的强化了儿童的回避行为。因此,养育方式与儿童焦虑障碍的形成和维持相关。

(二)学校的相关因素

余翠花在研究中说到:造成儿童分离焦虑是因为他处于陌生的环境。儿童都是在其亲密的人细心呵护下成长,当其突然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时候,她们就会感受到焦虑不安。这样也更会加深幼儿童对学校生活的抵触感。因此也要从教师的自身来帮助幼儿消除焦虑的表现。首先,学校的环境和班级的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是在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施教者。要想塑造一群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同学,教师首先要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丰富的知识涵养。相反,如果一位教师自身就拥有着无限的心理障碍,那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丧失童年的快乐。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年,应该选择有经验的老师。班主任老师应该熟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自己的爱与人格魅力去与孩子接触,要让新入学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消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与不安,使他们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的生活阶段。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培养,使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小学生活。

(三)学生自身因素

入学前的准备工作等。首先,是儿童自身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在儿童入学之前已经形成其固有的生活习惯。他们在家中比较随意无拘无束。而在小学并不会像在家及幼儿园那么随意,无拘无束,所以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所以家长不应该处处都宠着,不应该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其次,是儿童自身的性格。儿童的性格也是影响其分离焦虑的重要因素。胆子小的儿童,就会带有消极情绪,更容易产生所谓的分离焦虑。冒险型儿童来说,在应对新学的环境来说,通过已有图式进行同化就能解决,相对比较更容易适应。最后,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新学的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是必不可缺的事情。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小学教师等方面都会对儿童入学焦虑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会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以便于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因此,在儿童入学之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

二.小学生入学焦虑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方面

首先,处理好家长的焦虑情绪,当儿童进入新的环境到小学时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适应的事情。因此家长不要过度的担心和忧虑,这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在每天再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坚持送儿童去学校,适当地给与他们一定的鼓励。而不能因为个人色彩不送孩子入校。其次,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感觉到“我可以”“我能”“我行”,这都有助于缓解儿童分离焦虑的情况。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许多家长对孩子所采取的家养方式以专制型、权威性居多而宽容性民主性反而较少。因此,家长要端正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教育的一致性,这对儿童分离焦虑的影响很大。还有,根据系统脱敏法原理,家长可以在儿童入学前带孩子去参观学校以及班级的环境,多培养孩子的集中注意力。多倾听小学生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从而让孩子对其产生兴趣。进而铲除孩子对入小学的焦虑的与恐惧。

(二)学校方面

首先,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只是教授学生知识就是完成工作任务,而是应该给于学生正确的引导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游戏可以适当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组织游戏来分散孩子焦虑的情绪,从而投入到游戏以及学习当中去。其次,营造良好的小学环境。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因为儿童进入陌生的环境,这种陌生感就会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我们就可以用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生活照以及自带玩具、置班级环境,从而让教室充满家的温馨,就不会产生强烈的陌生感。学校的环境也同等重要,应让学生感觉到学校也是其温暖的归宿。

(三)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提前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判断儿童是否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可以从以下来看,如:独自整理书包、完成任务、与人交流、是否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想说的话。家长也要对孩子的一日常规生活做好相应的训练,这些都是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当他在不舒服的时候能说的明白清楚。有问题的时候会想大人表达,这样便会方便老师家长管理与照顾。因此家长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很重要。其次,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还可以提前带领孩子参观校园,体验幼小学生活,从而增强孩子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最后,转变在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看待小学生活并用心接纳。

三.结语

儿童焦虑障碍的形成是有许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结果。基于以上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孩子们入学分离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而从以上三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解决小学生入学分离焦虑提供更好的方案。

总之,当小朋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及家长就应该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教师在为孩子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健康的心理的培养,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待解决的焦点与难点。家长和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生学习学校知识之外要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因此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心与心的与学生交流,在快乐中学习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灵。

猜你喜欢

入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