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语文课——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9-11-26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小学周季琴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小学 周季琴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而要使他们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对于语文学习也一样,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知识。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过:“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正因如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人的记叙文,因为不处在那个时代,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此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民间音乐家阿炳用艰辛苦难的一生创作了这首名曲,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但要学生去熟读、理解,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这课时,教师首先播放了背景音乐《二泉映月》,在音乐中,教师娓娓道来:这首曲子在美国被灌成唱片,成为美国唯一接受的一首中国音乐。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说过:“这首歌是要跪着听的。”……闭上你们的眼睛,请静静地听吧。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随着音乐的旋律,面部表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时而紧张,时而敬佩,时而愤怒……此时教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追问:这首曲子是怎么做成的,你想了解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这样一首歌曲调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触动了他们的内心。
二、乐声四起,触动心灵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许多音乐家都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乐曲的高低起伏表露出来,这是语言文字所难以替代的,这种情感只有通过听者与音乐产生交汇时才能感悟出来。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理解课文中“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句时,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各种形式的朗读,是无法在学生内心唤起共鸣的,也就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时的心境,此时要唤起学生内心共鸣,就只能借助于乐曲《二泉映月》了。在音乐的跌宕起伏、激昂奋进中,学生的内心才会随着阿炳一起历经苦难,共绘美景,从而真正理解“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的内涵。
三、渲染气氛,助兴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而要使他们整个身心充满欢乐。”精读就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更要让他们的身心都与文本产生共鸣,充满快乐。在教师点拨之后,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音清晰。这时,恰如其分的音乐就能给课堂教学助兴,为课堂起到“催化”的作用。
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我在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进行相关点拨,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为课文配上了音乐,感人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我”的世界,读得极富感情,读完后,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产生共鸣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汇的结果。
又如在讲《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为了突出邓小平的骨灰撒向大海时那种悲壮、凝重、肃穆的场面,为了渲染人民群众对小平同志的怀念和依依不舍的沉痛心情,教师特地挑了一首极具哀伤的乐曲给学生播放。伴着音乐,教师倾注了全部感情去朗诵讲解。听着听着,孩子们都被深深感染了,眼里含着泪水,这泪水是从孩子们心底里流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心中的情感急需得以宣泄,这时让他们进行朗读,崇敬、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从这些例子来看音乐的感染力实在很强,用它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无疑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活力。
四、激发情感,拓展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扩散童真的翅膀,音乐,它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音乐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能发挥如此效应,同样在作文教学中也有良好效果。
音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剂良药,学生心灵一隅的情感催化剂。好的音乐,总给人以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语文教学配上适合的音乐,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让语文教学走近音乐,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将会更加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