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个体量词教学
2019-11-26杨丽娟
杨丽娟
一.引言
吕文华先生(2014)曾统计,现代汉语量词自1952年分类立项以来,经常使用的有789个,量词数量的丰富性,使用的灵活性都是印欧语系所没有的。因此,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量词的分类,学界观点不一。黄伯荣和廖序东(2017)将量词分为三大类九小类,将个体量词划归为名量词中的一小类,用来修饰名词。还有划分为七类的(朱德熙,1998),王汉卫(2004)按照在“数量名”结构中量词是否必要,将量词分为个体量词和非个体量词。
虽然量词的划分依据不同,但是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的难点是“数量名”结构的量词和名词的搭配问题。本文笔者以和名词进行搭配的个体量词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个体量词的特点,个体量词在使用中常见的偏误及成因,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个体量词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二.个体量词的特点
根据以上学者对个体量词的划分,笔者总结出个体量词的几个特点:
(一)个体量词常放在数词之后,修饰名词或表示名词的数量,即我们常说的数量名的结构。数词也可以换成不定量词或者指量词,如“三本书”“几本书”“那本书”。
(二)个体量词成员多,特异性较强,规则性不高。有些量词和名词搭配具有独一性,如“马”只能和“匹”这个量词进行搭配。有时在语境不明的情况下一个名词可以和好几个量词进行搭配,如“一尾鱼”“一条鱼”“一块儿鱼”等。
(三)量人的个体量词较少,而动物名词的个体量词较多且分类比较细。量人的个体量词最常用的是“个”“名”“位”等,动物名词的个体量词则根据动物的体型大小和活动范围的不同有不同的量词,如“一只鸡”“两头牛”“一条鱼”等。
(四)个体量词前可以加形容词修饰,陆俭明(1987)指出,部分量词可以受“大、小、满、整、长、厚、薄”等少数几个形容词的修饰。
(五)部分个体量词还可以和抽象名词进行搭配。如“一缕烟”“一起事故”“一道光”等。
三.个体量词使用时常见的错误及原因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针对个体量词的学习,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不同。根据胡清国(2012)和李坤(2001)两位学者的观点将学生所犯的错误主要概括为过度泛化、漏用和错用三大类。
关于错误成因的分析,笔者借鉴Selinker(1972)关于中介语形成的五个因素对个体量词学习中常见的错误原因加以概括。
(一)母语迁移。有些语言中也有少量量词(如英语,泰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所以在学习汉语量词初期,母语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很多语言缺乏这样一个词类,需要学习者建立一个新的语法知识框架。这样学习起来就有难度,造成个体量词的漏用和错用。
(二)对目的语的过度概括。主要表现为对汉语个体量词搭配规则的过度概括。比如,在教授个体量词时我们会强调万能量词“个”,这样会导致学习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个”进行搭配,造成错用。汉语的量词大多情况下是难以通过类推来系统地理解与掌握,很多时候需要点对点地教与学。
(三)语言训练造成的迁移。语言训练造成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自身素质,汉语量词数量多,搭配复杂,普通话的量词和地方方言的量词还存在差异(李坤,2001),即使是母语为汉语的教师也难免出错。另一方面主要是教材的编排,有些教材并不把量词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在教材设置上就相对简单,主要从语法的角度解释量词使用,并没有足够的例子,造成学习者在习得汉语个体量词时没有足够量的训练,不能完全习得。
(四)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以及客观条件有关。汉语量词数量多,大多数量词是封闭性的,但是还有大量借用量词以及音形相近或开放性搭配的量词(胡清国,2012),客观上给学习者设置了障碍。此外,汉语的个体量词是对名词的分类,个体量词如何选取事物的特征对名词进行分类则是通过具体的量名和名量搭配体现出来的(张赪,王晓哲,2014),在进行搭配时还要考虑语境、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情况,以达到个体量词搭配的得体性(戴梦霞,1999)。这就要求学习者调整心态,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积极的融入目的语文化,习得目的语。
(五)交际策略。即学习者出于交际需求,简化汉语个体量词的使用规则,造成个体量词的误用或漏用。
四.个体量词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究
吕文华(2014)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讲义》这本书中提出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是有理据的,可以从形状特征上揭示量词和名词在语义上的联系;通过比喻、引申、联想使学习者了解量词和名词的搭配。张赪,王晓哲(2014)从类型学角度揭示有生性、形状、功用三个语义参项与个体量词和名词搭配之间的紧密关系,使个体量词的教学难度降低。戴梦霞(1999)由名量词的基本用法到准确、得体地运用名量词,划分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根据个体量词的特点,在对外汉语个体量词教学中,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所选择,循序渐进。在教学初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汉语水平和母语背景,从便于交际的角度出发,选择交际中使用频度较高的词进行教学。教学初期主要传授学生名词和个体量词搭配的规定性。在此过程中注重整体认知,建立结构框架与范式,进行机械积累。若学习者的母语中也有量词,则考虑从共性到个性进行教学,先教授两种语言中都有的词,再教授汉语个体量词的独特性,以旧带新。
(二)用类型学的方法,从有生性、形状、功用三个基本参项对名词进行分类,以便于其和个体量词搭配。可以采用李坤(2001)总结的规律进行教学,动物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用“只”,水中游的地上爬的用“尾”“条”,大的动物用“头”(除马用“匹”以外)。植物类用“棵,株”。衣服类用“件”“条”“身”。细长条的事物用“条”“根”。有把手的器具或物品用“把”。立体的表现出一定形状的事物用“块”。有个平面的且较薄的事物用“张”。形状圆而小的事物用“粒”“颗”。形状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用“滴”“瓶”“克”“斤”“吨”。机械、电器类用“台”。
以形状为切入点,运用比喻、引申、联想的方法,建立个体量词和名词的语义联系,进行情境教学,也可用于对个体量词和抽象名词的搭配教学。通过情境提示,生动直观的展现个体量词和名词之间的联系。既便于理解又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
(三)允许泛化,但是要注意特殊情况,避免产生“石化”。在学习汉语个体量词的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学生根据已有规则进行类推,但是要着重强调特殊情况。
(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个体量词数量的积累,量词在语义上的复杂性也日渐显现,因此适时地进行量词的辨析和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量词的准确使用方法。着重对个体量词的同音、多义、交叉、近义和风格色彩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教学。
五.结语
量词虽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词类,但是汉语量词是汉语言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词类。其数量之多,搭配之复杂,使用之灵活都是其他语言的量词所不能比的,同时这也是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难点,也应当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个体量词和名词的搭配是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共性到个性;从名词的形状、有生性和功用进行分类,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其和个体量词联系起来,并结合语境,准确得体的使用个体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