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视域下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策略探析
2019-11-26董娟娟
董娟娟
1.美丽中国与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
1.1 美丽中国
面对动态变化的国际局势以及国内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凸显等新形势,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议事日程。美丽中国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展现自然、生态以及和谐之美的同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全面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党和国家通过多样化路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其贯穿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中,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使各层次社会大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更高层次认识,学会尊重、顺应以及保护自然,主动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为构建美丽中国打开全新的局面。
1.2 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在我国生态文明乃至美丽中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可以在源头上改变高职生形成的错误自然观、价值观等,树立全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中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生态法治观等,掌握必要的生态环保知识与技能,不断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能够正确判断、识别、剖析生态环保是非行为,针对面临的实际难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合理化解决中培养且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更好地融入到美丽中国建设中。
1.3 美丽中国对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符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是其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美丽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同时,美丽中国属于国家层面的战略思想,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几大层面,对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高职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过程中要树立现代化生态文明理念,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学会顺应与保护自然,是对全新价值取向、生态伦理的客观折射。在此过程中,美丽中国要求高职院校要在联系实际基础上优化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方法等,实现高质量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学生认识的同时进行多样化实践,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觉悟,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习惯。
2.美丽中国视域下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策略
2.1 构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导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
我国要借助实地调查、网络等路径,全方位、深层次了解高职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现状的同时明确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政策法规、法律条例等,在理论探索、实践探究中进行合理化补充、完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部门要在深化解读的基础上针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科学制定与之对应的地方法规,明确社会导向的同时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更好地培育高职生生态文明观。在此过程中,我国要针对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等,优化调整各级政府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的职能作用[2],比如,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等。在此基础上,我国要利用征文、发展生态文化等形式,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促使环保、文化、行政等部门、媒体机构等主动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化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明确社会导向的同时促使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宽松”的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为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中高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提供支撑力量,促使学生在培育生态文明观中增强责任感、正义感。
2.2 增强生态文明教育意识,树立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深化认识美丽中国建设、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增强生态文明教育意识,将其放在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位置,促使各层次学生在促进专业发展中有效培养生态文明素养,实时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树立现代化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将其巧妙渗透到专业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全过程,促使各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高效开展,让各层次学生在纠正错误思想观念中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价值观等,主动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2.3 与和谐校园建设融合,和专业教育有效衔接
在美丽中国视域下,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有机融合,创建生态文明校园。高职院校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日常后勤管理、专业学生生活等中,比如,“光盘行动”、分类与循环回收校园垃圾、倡导节水节能等,加强校园软硬文化建设,将现代化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校园不同场所,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氛围,不断熏陶、影响各层次学生,深化把握校园文化理念的同时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在多样化和谐校园建设实践中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将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衔接,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师要在讲解专业课程知识过程中巧妙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联系教材以及课堂内外,促使专业学生轻松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强调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协调统一,日渐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2.4 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科学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高职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离不开合理化的理论教育。高职院校要在联系实际基础上从生态哲学、生态治理学、政治学等方面入手,以美丽中国建设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为导向,科学开设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围绕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等,从生态文明道德观、法治观、绿色消费观、伦理观等教育入手,科学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时,有效展开模块化教学。此外,高职院校要科学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强调理论教育、实践引领协调统一,促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效衔接,对专业学生进行高层次生态文明教育。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优化完善构建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使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规范化指导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2.5 优化利用新媒体,创新生态文明教育载体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优势作用不断显现。高职院校巧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创新传统生态文明教育载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随时发布、更新高职生关注的生态环境信息,促使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实时全面、深入了解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等。高职院校也可以在优化利用新媒体过程中和专业学生进行多层次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随时解答学生心中疑惑,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各层次学生中落地生根,在无形中对其进行良好生态文明教育,形成正确生态观的同时主动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在锻炼多方面能力过程中培养良好思维品质以及生态文明素养。
2.6 深度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基础上深度整合生态文明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联系校园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通过多样化路径深化把握专业生态文明教育具体情况,定期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促使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深层次整合,比如,“美丽中国”系列讲座活动、生态文明摄影与美术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设计、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变废为宝”的手工实践活动,在协同作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氛围。以此,科学引领学生参与其中,在层次化、多样化实践中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生态文明习惯,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升。在理论与实践深度衔接中指引专业学生进行深层次生态文明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节假日等,开展多样化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专业学生在提供志愿服务中传播生态文明思想观念、理论知识等,在完成实践任务中不断强化生态服务意识,在能力提升过程中更好地培养生态文明素养。
2.7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要巧用多种可行的手段,随时全面、深入了解各专业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以问题为切入点,以专业学生发展为本,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最新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等,在更新知识体系中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开展多样化的岗位实践培训活动,比如,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实战演练,在理论教育、实践培训协调统一中促进专业发展,增强综合素质,提升专业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