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2019-11-26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小学盛安春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小学 盛安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带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积极运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去开创一种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是当今社会和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崭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就像给语文教学吹进了一股春风。它切实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发挥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点,积极利用身边的多媒体平台,丰富教学课堂的内涵,拓展教学外延,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效沟通,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为学生将来的学习铺路奠基。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不断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积极结合现代数字化的时代教学背景,充分发挥数字化环境的教学魅力,为学生设计出有情有趣的阅读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教学的导入阶段,就要积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整堂课的成功开展定下积极的基调。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接下来,笔者就将针对其中的几点展开具体论述。
一、探知作者,有效拓展
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学生长久不衰的学习兴趣。而进入文本的初始时期,我们需要对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充分了解,这对于接下来的阅读理解文本意义重大,因为当我们带领着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相关信息之后,我们就会初步明白作者的生活年代,他当时的创作背景,探知作者最初的创作动机,对于理解文本深层内涵意义深远。
例如当我们学习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的一篇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时,课后的作家卡片中,对萧红的《呼兰河传》做了简要分析,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初步预习明白了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趣事,作者在自己童年时期的时候,跟随祖父在园子里玩乐,祖父忙着种菜浇园,而“我”忙着给捣乱,而且自得其乐,而最重要的就是祖父不烦不恼,对“我”充满了包容和宠溺。课前笔者就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萧红的生平年代等,学生通过网络信息的了解,明白了萧红的童年生活大概面貌。由于她母亲早逝,父亲娶进来一个后妈,父亲严厉,后妈苛刻,只有她的祖父对她是真心疼爱,所以在多年后,作者在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依然对和祖父之间的深情念念不忘,我们也从文本中看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以及对自由的热切向往。
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查找作者的相关信息,对创作文本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产生探究深层文本的动机和趣味。
二、视频导入,奠定基调
网络资源时代,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它以声、光、电互相组合,声音和图片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听觉感受。这样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加深体验,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在对一些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的文本进行教学时,笔者往往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把学生的身心带入当时的情境之中,拉近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在大海中永生》时,因为学生年龄太小,他们对于邓小平爷爷知之甚少,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不到位,因为对文章中的主人公不熟悉,所以表达哀思、感悟真情是有难度的。此时笔者就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把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做了简要汇报,对于邓爷爷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如何在南方绘制宏图,最终促使南方的小渔村深圳成长为现代化的大都市,而且我们也看到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播放,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再通过当时的新闻报道,播放邓小平爷爷生前的遗愿——把骨灰撇向大海,与大海同在,与人民同在,配上低沉的音乐,很多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震撼于邓爷爷这种心怀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所以在接下来的解读文本中,同学们都能沉下心来,把握阅读的感情基调,通过感情朗读课文,寄托哀思,表达怀念。
三、背景渲染,辅助理解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会学到一部分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内容,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匮乏,而且时代背景和学生的时空差距太大,常常让学生感受到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太大,读起来平铺直叙,很难引发真正的共鸣,更谈不上进入文本,情动辞发了。所以笔者便借助数字化的丰富资源,把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源和盘托出,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中的前因后果有所熟知,对于理解文本内容,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课文《虎门销烟》时,笔者便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同学们展示了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当时的外国侵略者以鸦片的形式对国家展开进攻,实现他们想侵占中国的无耻目的。当笔者通过图片展示,把当时受鸦片迫害时人民身体消瘦,毫无劳动能力,最后只能白白等死的真实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愤慨。而通过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的片段,同学们顿时激动地振臂高呼,直呼解气,对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表达了极大的敬意,在进入文本学习时,便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读起来特别带劲儿,切实体会到了扬中华国威,震民族之魂的强烈自豪感。
总之,因为接触到的语文文本类型各异,若要打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界限,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数字化的教学手段,熟知作者信息,或者通过视频播放,定下教学的感情基调以及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辅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都是有效的导入手段,希望语文教师能够对多媒体资源熟练运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