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声蛙鸣几多情

2019-11-26

十几岁 2019年5期
关键词:蛙鸣蛙声爷爷奶奶

蛙在哪鸣,哪里便有了蛙与自然、蛙与人的故事以及蛙声伴奏下的人与人的故事。也许在乡村的夜晚,也许在城市的池塘里。

我们不是刻意地去寻访那荷叶下、稻田里的蛙。我们因为某件事产生了特殊的心境——一种静或者想静下来的心境,便与蛙声有了一场遇见。

“寻找少年写作之星”第四届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会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由湖南新华书店集团、潇湘晨报社、十几岁杂志社联合承办。初中组初赛的作文题为《静聆蛙鸣》,我们从参赛选手作品中挑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写的是蛙鸣,说的是内心的情愫。

深夜的蛙鸣

文/张宇成(湖南广益实验中学C1809 班)指导老师/谢凯

人在气头上,谁也惹不得,即使是两三个月没有见的奶奶。

奶奶家的房子在乡村,背靠一片山,竹林在山上给这屋子拉起了帘子。夏天,稻香沿着田坎四散开来,挨家挨户敲敲各家的粮仓,似是说它来了。

我也来了。我在这天去看望爷爷奶奶。只是,我与父亲闹了矛盾,一路生闷气。爷爷奶奶在台阶上等我。我进了屋,不管不顾就“咚咚”踩着楼板上楼去了。奶奶追在后面“孙呀孙呀”连喊好几声,我头也没回,只是草草地答应了几声。我进了我的屋。屋外奶奶在问:“你又骂他啦?”那是奶奶在质问父亲,声音压得低低的。奶奶如此“仗义”,我心情好了一些。

乡村的夜晚来得特别早,窗外的竹林已经盛满了月光。这时候,奶奶又进来了,站在一旁说:“那奶奶带你出去歇凉去?”我所有的撒气,其实跟奶奶毫无关系。我都不好意思了。

我点头,起身,跟着奶奶到堂屋里搬了条长椅,来到前坪,坐在了长椅上。月光更亮,把地上的沙粒照得清晰可辨。蛙声也起来了,嗓音明朗,此起彼伏。奶奶挨着我坐着,问:“城里怕是听不到青蛙叫吧。”也许是月光在奶奶的脸上一遍遍梳洗吧,她脸上的皱纹浅了一层。

“呱呱呱”,这是特别大的一声青蛙叫,不知出自哪块水田。其它的蛙哑了嗓子,不叫了。夜,霎时间好静。

“你小时候,很喜欢陪着奶奶歇凉的。”奶奶轻声说,生怕惊到我。夜太静了,她的声音穿过庭院的铁门,往田里去了。

不知是哪处草丛里,又是“呱”的一声叫,声音很近。显然不是先前那只大嗓门的蛙。我侧过脸,屏住呼吸,耳朵朝向那声音来的方向。大概是某只未归的小青蛙吧。这时候,另一个“呱呱”的声音回应了一下,声音也近,比先前的声音洪亮一些,这大概是那只小青蛙的妈妈吧。慢慢地,田野里,又几只,又几只,这一边,那一边,蛙声四起,跟浪花跳跃一样。我真的惊到了,多么畅快的夜晚。

奶奶凑近了跟我说:“要丰收了。”这既像对我说,又像一个心情愉悦的人在喃喃自语。奶奶接着说开了,“你小时候,最喜欢出来歇凉,特别是这种青蛙多的晚上。你说你喜欢青蛙,我就去捉。我捉了来,你又怪我抓益虫。我后来才搞明白,你只是喜欢听蛙声。”

我记起了奶奶说的那样的夜晚:在蛙声中,我靠在椅背上,慢慢睡着了。奶奶怕我着凉,抱我上楼,安排我睡停当了。

这一次与奶奶相聚,只这个夜晚,聚散匆匆。我若有所思,忽地抬起头来,望向奶奶。她正要跟我说些什么,“孙呀……可不可以,后天再走?”奶奶的声音怯怯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奶奶想必觉得占用我的学习时间,是在难为我。

我瞬间无语。从什么时候起,一个老人需要胆怯地去恳求自己孙儿的陪伴。她这样试着问我,其实需要的很简单,只是多点时间跟她一起坐着,歇凉。

夜风渐凉,在庭院里踩个脚印便翻了院墙出去了。夜愈深,蛙叫得越欢。我挪了挪身子,枕在奶奶身上。奶奶不说话了,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这样,祖孙俩静聆蛙鸣。

蛙声失而复得

文/吕蕙晴(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初2018 级23 班)

这个假期,我又回到阔别已久的乡下农村老家。

夕阳映红了天边的晚霞,一群群归鸟从天空飞回村落背后的树木。暖暖的风吹过,带来了树叶、野花和泥土的气息,还有阵阵蛙鸣。一切都感到那么清新、自然和惬意。傍晚时分,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上,旁边点缀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珍珠,像小朋友眨巴着眼睛。村民们劳作了一天,早已搬出长木凳,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拉着家常。

这时,最引人入胜、令人神往的,是此起彼伏、相互交融的蛙声。“呱——咯——呱”“呱呱呱——咯咯咯”,时而一曲独奏,时而齐声合唱,时而清脆婉转,时而浑厚流长,好像要跟聊天的村民们凑热闹、比高低。夜色渐渐浓了,人们回到家中,一盏盏灯熄灭,好似一颗星星落下凡间,转瞬即逝,留下来的,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还在散发着皎洁的光,还有越来越叫得欢的蛙鸣声。这朦胧的光,韵律的美,滋生出乡村夜色的宁静和谐。人们听着蛙鸣入睡,整个村庄很快就进入梦乡。

这个夜里最后的一声蛙鸣,唤醒了整个乡村,我在天刚蒙蒙亮也被蛙鸣唤醒了。我出门,走在乡间的小径上。整个乡村被轻纱似的烟雾静静地笼罩着。田野里、竹林中、小溪旁,总有一声声蛙鸣萦绕回荡,偶尔会有几只小青蛙蹦蹦跳跳地,“扑通扑通”几声挨着你的脚尖迈过。旁边的小溪、稻田里不时溅起一朵朵小浪花,它们循着水游走了。大自然成了五线谱和调色盘,美妙的蛙鸣、叮咚的溪水、青黄的稻田、翠绿的竹林,串在一起谱写出一曲欢快的乐章,勾勒出一幅至美的水彩画……

前些年,也是这里,看不到蛙的影子,只偶尔听到几声蛙鸣。爷爷当了一辈子农民,心情沉重地告诉我,村里建房毁了很多良田,还滥用化肥、农药,村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青蛙们开始销声匿迹了。幸好人们慢慢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渐渐浓起来了。如今,几乎消失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乡村美景,又重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我想,蛙声失而复得,其实就是对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警示,对保护自然生态的呼唤,对恢复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的期待。如果我们是一只只鸟儿,那么地球就是整片森林;如果我们是一条条小鱼,那么地球就是整个江海;如果我们是一只只昆虫,那么地球就是整片草地;如果我们是一尾尾蝌蚪,那地球就是整片稻田。

梦里听蛙知多少

文/李为盛(南雅中学初1702 班) 指导教师/易文芳

晓风明月济故乡,愁聆鸣蛙梦里长。

——题记

梅雨时节,夜雨敲窗,携来淅沥的声响。天已晚,城市中繁华的霓虹灯将天空映作一片酒红。我凝视着窗外沉沉的夜,若有所失……

在每一个江南的乡村甚至城镇里,梅黄时节连绵雨时,总可以听见清浅的舒和的游吟,是蛙的诗作。孩提时,是在爷爷奶奶身边度过的。离家不远,便有一处池塘。夏季,便传来蛙的合奏。常常是下午三四点钟,百蛙争鸣。只听得有蛙低低地叫了一声,引得疾风骤雨,高、中、低的三音部,汇成一曲蛙的夏日颂歌,虽只是一声声“咕——呱——”,却极有穿透力,热烈,高昂,此起彼伏……我常是玩耍时,听着它们的诗篇,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我长大了一些,随父母来长沙求学,逐渐习惯了城市的车声人声。那些风抚树叶的声音,月出惊动鸟雀的声音,以及连绵的蝉声蛙声,竟会如此刺痛我的神经!

我暑假回故乡,陪伴爷爷奶奶。这伏天,静坐于室内还嫌其炎热。哪知那些“绿林好汉”不知好歹,大展歌喉。我本就因暑天焦躁的心,一下被点燃了,坐立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夜间,休息时,蛙们似乎更来了兴致,此呼彼应,绵绵不绝,有若起起伏伏的潮水,狠狠拍在心头、身上,喘不过气来。这时,我好像明白了鲁迅先生对于猫的痛恨,更是埋怨那些“绿林好汉”。

可是不知怎的,蜗居城市的某一天,我开始了思念蛙声。

像是夜,悄悄拉上帘,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学校的寝室里,我开始了辗转反侧,像阴云蒙住了阳光。是某一个偶然,我翻开了书,看见了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像流水,将我冲回了过去的时光。当夏天来临,只要天气允许,爷爷奶奶就会搬来几把椅子,坐在小院里,看黄昏落下帷幕,夜色织上天空。一切变得暗了,沉入了月色的朦胧,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沉默。地上积水般明亮,院角袭来一阵桂幽香,吹皱了水面,吹动了万物上的薄纱。这时,我会央求奶奶讲几个故事。奶奶总是笑逐颜开,抚摸着我,低声絮语。是吴刚伐桂的婆娑吗,要不然今日的清辉为什么这样多?只听得“咕——呱——”从不远的池塘,如潮,轻抚着人们的心,是潺潺的小溪流着,流着。

雨敲打着夜的乡愁,只留下淅沥的声响。依旧明亮的玉盘映着吴刚伐桂的身影,晚风轻摇我的窗帘。“咕——呱——”,我凝神去听,却没有听到丝毫。我安然睡去,梦里是一月一风一片蛙声。

猜你喜欢

蛙鸣蛙声爷爷奶奶
总有那一片蛙声(节选)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秋夜
我的爷爷奶奶
梅溪湖蛙鸣
我逮住了一阵蛙声
听取蛙声一片
看望爷爷奶奶
消失的蛙鸣声
荷塘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