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看图写话与三年级习作有效衔接问题探究
2019-11-26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惠群校区黄雪云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惠群校区) 黄雪云
一、看图写话与习作内涵简析
写话就是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在内容上、格式上都比较自由。看图写话则是学生根据对特定图画内容的观察,形成自己的理解,进而将其表达出来,对于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比较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写话是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最佳写作方式。
习作是对写话的提升与发展,是指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合适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种方式是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进一步的锻炼,因此,新课程标准将小学中年级的写作教学称为“习作”,是突出学习与训练的教学特点,强调让学生获得写作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在刚开始习作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对于教师的教育能力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握好看图写话到习作的衔接时期,了解学生的写作基础和发展需求,分析低中年级习作教学脱节现象出现的成因,并以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为标准,构建出科学有效的衔接策略。
二、看图写话与习作衔接中的问题分析
1.习作训练课时较少
在小学阶段,许多中高年级学生写不出好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习作的起步阶段较晚,且习作教学课时比较少,一般来说,每学年只有16次习作,基本上每两周有一次写作机会,学生习作训练的量不够,质也就难以提升上去。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习作教学应当是“读写结合式”的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课文阅读的时候,要发掘其中的习作知识,为学生创设习作的机会,但目前来说,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或者没有将其有效地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
2.习作内容脱离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言之有情,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但目前来说,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是刻板地按照书本进行教学,以至于学生在习作时内心没有真实的感触,没有充分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写出来的内容自然也就差强人意。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习作,如果在习作训练时总是无从下笔,就容易灰心丧气,失去习作的兴趣。
3.评价方式有待优化
评价是习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评价往往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目前来说,有些教师对习作评价缺乏重视。学生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内心是渴望得到教师赞扬和认可的,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关注或进行了不恰当的评价,那么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他们对于习作训练的热情。
三、看图写话与习作有效衔接的策略探究
1.立足教学内容,从阅读到习作
语言学习往往是从阅读开始的,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独立完成习作的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内容,发掘教材当中值得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在表达的过程中进行积累和创新。这种方式立足课文内容,为学生的表达事先构建出一个较为丰满立体的情境,不需要教师引导或学生自主想象,就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让师生能够更加专注于习作本身。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蜘蛛开店》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用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①蜘蛛一共开了几次店,分别是什么?②你能用简短的话将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示,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理解,产生表达的愿望,积极地投入习作训练中去。
2.联系现实生活,从想法到表达
习作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自我的过程,学生只有内心产生了丰富的想法,有了表达的意愿,才能够写出好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使他们产生表达的动力,积极地参与到习作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实现学生习作水平的真正提高。在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教材为主要的实施标准,对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没有太多的关注,以至于习作的主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习作教学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在看图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从而让他们产生自我表达的动力。通过这样结合学生生活的方式,能够联系他们的生活经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发展的必要途径。其中,二年级看图写话与三年级习作之间的衔接教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关系着学生能否顺利适应更高层次的写作要求,也关系着学生对于习作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看图写话与习作的衔接教学,通过发掘教材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实施积极的习作评价等途径,逐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能力,进而促进他们习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