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9-11-26刘玲侠
刘玲侠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陕西 岐山 722400)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大量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有好有坏,容易误导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初中生群体。加之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加,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加需要阅读知识的熏陶和引导,并且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健康良好的成长。因此,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了现阶段教师们主要关注的议题。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研究互联网对阅读教学的影响与改变。
1.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不高。在互联网的当下,生活中手机互联网取代了书本。学生喜欢通过互联网进行交友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等等,忽略了阅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对阅读兴趣不足,也就导致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阅读效率低下。
1.2 学生阅读习惯不佳,阅读效率低下。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还是偏向于教给学生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最终答案,不注重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阅读速度偏低,阅读找不到中心思想和重要的信息点,长期以往,学生阅读形成了顽固的死循环。
1.3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低下,依赖性过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注重对于学生的思路引导,而是偏向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型,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答题的时候缺乏自己的主观意见和感受,没有创新观点,而是过分依赖教师与答题模板,答案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2.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2.1 善用互联网,辅助学生了解阅读背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背景查找的习惯,让学生对相关阅读内容的作者,写作背景等资料进行查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文章,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和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并且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花一小部分时间从互联网上查找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资料等等,来了解这本书的作者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生平经历,以及他的人格特点是什么,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鲁迅在哪里,在做什么,鲁迅为什么创作这一篇文章等等,让学生知道这一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将文章赋予灵魂和价值,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也有效利用了互联网强大而便捷的资源,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与成长。
2.2 巧用互联网,增强课堂趣味性。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文字信息的捕捉能力等等。而加强学生感受能力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学生亲眼看到或者听到。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便利的教学条件,从互联网上查找到有关于文章中描述到的风景或者场景,选取相关视频或者图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现场感受其中的美,仿佛和作者一同身处其中,便可以提升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进行《三峡》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关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图片或者视频解说让学生观看,并且带着自己富有情感的解说,让学生跟着教师和图片的步伐进入三峡进行参观,感受其中的宏伟壮阔和清新脱俗,从而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效率。
2.3 妙用互联网,构建学生阅读沟通平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内的阅读教学。学生需要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对课外书籍进行补充性阅读才可以真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积累到大量丰富的阅读知识与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推荐经典和有趣的课外读物并且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沟通平台创建团体阅读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发送书籍的电子版下载地址和纸质版购买链接,让学生获取方便,并且不定期在群内发布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度,开展阅读体验讨论会等等,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潮流带动起来,让学生爱上阅读。
3.结语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便捷有效的信息传递条件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是新课改环境下的又一大教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