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班制下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26刘小燕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走班制中学管理工作

刘小燕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岱山分校 江苏 南京 210000)

走班制度是在不打乱班级秩序的基础下,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实现学习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实施了走班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走班制下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走板制度虽然是按年级划分,有一定的规则性,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导致班级处于流动的状态,不利于师生的沟通交流,很难形成固定的班风和集体文化。学生分别在不同的班级中上课,不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不在教师的视线中,导致教师很难掌握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走班制度打乱了班级的概念,为中学德育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次,走班制度的实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也不利于班集体活动和思想教育的组织开展。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人际交往非常的重视,渴望得到伙伴的认可,但由于走班制的流动性,导师学生缺乏了集体意识,降低班级凝聚力。另外,走班制度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走班制的目的是增强学生间的竞争性,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繁重的学习任务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走班制下中学德育管理相应的对策

2.1 实现中学生德育管理主体的多样化。在走班制下进行中学德育管理工作,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德育管理主题的多样化,将教书与育人结合,提高中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大部分的教师之关注自己学科的教学情况,将学生生活或心理上的问题留给班主任。在走班制下,想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各科教师要正确认知自身的教育责任,从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走班制下,传统的德育管理方是已经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了集体形式,而走班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注重学生个体化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将德育管理工作细分并分配到每位教师的手中,时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而且,学校要建立学生档案,以此来提升教师间沟通的质量,使教师能够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另外,学校可以开展教师座谈会等活动,集体分析德育管理的有效方式,实现中学德育管理主体的多样化。

2.2 促进中学德育管理过程的全面化。德育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贯彻了学生的整个人生,中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德育管理工作要做到全面化,做到关注学生每一时期的发展,特别是在实施走班制度后,要将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在实施走班制前,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德育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学校也要建立起人性化的选课制度,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确保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调动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关注度,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在实施走班制的过程中,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自主发展的空间,用真诚对待学生,关怀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德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实施走班制后,要实现教师与家长的通力合作,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促进中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2.3 形成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家长与教师的积极沟通对开展德育工作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是相同的,所以教育过程和方式也应该是一致的。走班制下的宗学德育管理要有系统的方案,需要家长与教师及时的沟通交流,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实现家校合作,并让各课任教师参与其中。还可以建立互联网沟通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实时沟通,向家长准确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内容,促进中学的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走班制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客观、公正的德育教育,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德育水平。学校要实现中学德育管理主体的多样化,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全面发展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有效的家校合作,使走班制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走班制中学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