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2019-11-26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荣誉感集体学会

康 颖

(广东省深圳市福南小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期,是“心理上的断乳”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道德、是非观念模糊,他们好奇心重,对于事物的观察,只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入思考的能力,因而对事物的判断就会有一些偏差。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不能只注重文化知识的灌输,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重要的还应该包括良好的教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小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需要教师、家长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正确引导。

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要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特别是面对“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教养。这是小学德育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

那么,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克服自私心理,学会付出

当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王子公主般的生活。一家人人围着孩子转,父母心甘情愿受孩子支配。孩子把享受当作理所当然,对父母的辛劳习以为常,这样娇惯的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天生就应该受照顾,他们要求的权利越来越多,只懂索取,不愿付出,凡事必以“我”为中心。加之家长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借着爱的名义,对孩子的各种霸道自私行为视而不见,缺乏正确的管教和引导,一个个“小霸王”就这样诞生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要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从而乐于分享乐于付出。以往,我们对于孩子的这种教育,一般采用的是“说教”,例如:好东西要和别人一起分享;别人有困难我们要主动帮助,要孝敬父母等等。其实,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一些过于抽象的道理,缺少深刻的理解能力。如果想要德育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首先得让学生体会到无私帮助别人,懂得分享,可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自觉的乐于助人,乐于付出的行为。

比如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就可以培养责任意识,学会付出。即使我带的是一年级的孩子,我每天都会布置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那就是“做一件以上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家长签字。”这是最受家长欢迎的一项家庭作业,是最受家长赞许的一项作业。布置这项作业后,家长纷纷反馈,有的家长说:吃完饭后,孩子会主动收拾碗筷;有的说:本来以往是爷爷奶奶出去散步时顺便去倒垃圾的,后来是孩子抢着去倒垃圾……我会利用班会课,让孩子们在小组、在班级分享:自己学会了做哪些家务劳动,得到过哪些人的表扬,他们是怎样表扬你的……当有的孩子说到他学会了做“西红柿炒鸡蛋”,当有的孩子说他学会了自己洗衣服时,别的孩子会投去赞许的目光,会发出赞美的声音,这时,孩子是快乐的!当孩子说到他得到别人的表扬时,也可以看出,他内心是充满喜悦的!孩子参与做家务,也体验到了家人的不易,学会了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从而懂得感恩。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自己的工作给家人带来帮助,这份满足能激发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有时我还悄悄跟家长说,把孩子做家务的照片或录像晒在微信朋友圈里,或发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里,我看到了会毫不吝啬我的赞赏之词。家长再把大家对孩子的赞美给孩子看,这时,孩子一定非常有成就感,一定更加乐意参加家务劳动。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完成家务劳动的同时,孩子们体会到了做家务的不容易,懂得了应该体谅父母,学会付出!

2.开展小组综合评价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独生子女,家家都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由于过分宠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合作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加之现在孩子住的是高楼单元住房,他们缺少玩伴,很少有与同伴分享的机会,没有互相帮助、合作的体验,缺乏谦让的体会。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集体活动的氛围,但是,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都明显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切,希望自己永远得第一,缺少谦让的意识,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心理比较的严重。

作为班主任,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在认识自我的同时,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感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爱自己的班级爱自己的集体,不要因为个人的小事损害集体利益,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我所带的班级班风良好,集体荣誉感很强。我觉得开展“小组综合评价”这一活动形式非常有效。我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六人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设定“学习、纪律、卫生”等几个项目进行评价,每周小结一次,每周一的班会课公布评比结果,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在乎自己所在组的分数和名次!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孩子能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班纪班规。如果有人有违反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同小组同学会去提醒或劝阻。例如:为了自己小组不被扣分,如果轮到哪组值日,他们组的成员都会主动擦黑板,整理清洁讲台,争着打扫卫生,把桌椅摆整齐………渐渐地,大家都变得更勤快了,值日生每天认真打扫卫生,其他同学主动来帮助,教室和卫生包干区干干净净,做两操认认真真,课间文明休息,在学校“五星班级”评比活动中,我们班几乎能夺得“流动红旗”,每得一面旗大家都欢呼雀跃,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中,我感觉到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

实践证明:通过小组综合评价这一活动,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隆重过节,在节日氛围中学会爱、懂得感恩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学校应该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请孩子为母亲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信,或为父母制作了一张感恩卡,为父母洗一件衣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总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活动来充实。

猜你喜欢

荣誉感集体学会
我为集体献一计
这是我们要的集体荣誉感吗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与党同心
农村文化月“千村计划”“农民文学奖”发起人张一一:农民文学奖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学会分享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