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2019-11-26徐锦芬

外语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课程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

提 要: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探讨当前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对推进和深化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课程资源概念进行阐释,然后分析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英语课程资源建设提出建议。

1 引言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对于提高整体国民素养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准则、擅长国际交流的未来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从2001年至今,教育部正式颁布过4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2003,2012,2018)。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如何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因此随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加凸现出来。

在政策层面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2)(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5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并强调英语课程资源是完成该目标非常重要的保障。《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1) 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2)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3)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4)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8)也针对课程资源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要统筹各方力量创设课程实施条件和环境,要系统规划校内外各类课程资源的实用性,提高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在现实层面上,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日趋多样化,移动学习的地位不断凸显;英语教学资源展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传统介质失势,电子介质优势地位明显;教学资源建设者也呈多元化(如国家、学校、公司)。而且,境外影音教学资源如电视剧、电影、歌曲、(有声)书刊等大幅度进入。为此,探讨当前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对推进和深化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课程资源概念进行阐释,然后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英语课程资源建设提出建议。

2 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是指供给并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它包括构成课程目标、内容的来源和保障课程活动进行的设备和材料(吴刚平 2001)。课程资源的概念按其功能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按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就是校外课程资源;还可以从其他视角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纸质资源与电子声像资源,等等。总之,课程资源由于划分的标准或视角不同,其概念也就不同。

根据《课程标准》(2012),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如音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软件、广播影视节目、网络资源、报纸杂志以及图书馆、班级、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创设,等等。此外,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关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前提。对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既不能过于狭窄也不能过于宽泛,否则我们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就会偏离方向,也就无法服务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另外,了解当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也是确保未来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一环。

3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情况,以下几种现象较为普遍。

(1)两多,两少

“两多,两少”指教材资源与网络资源多;学校资源与学生资源少。目前的课程资源基本上以教科书为主,绝大部分教师满足于上级规定使用的教科书以及配套的教师参考书和学生课外练习书。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主办)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为例,通常都是以教材章节编撰、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基本没有涉及学生的资源。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学校还有比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甚至出现各种网络资源堆砌的现象。课程资源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缺乏自下而上的资源建设,忽略一线教师和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2)重教,轻学

“重教,轻学”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目前课程资源以教为主,内容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素材为主,导致教师严重依赖于教材,而在挖掘和整合教材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丰富的网络资源也更多偏重教学层面,针对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较少,这与《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习者“学”的精神相违背。第二,现有的大量课程资源更适用于教授基本知识点、强化基本技能,而缺乏涵盖学习策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资源,这与《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不一致。

(3)重前期建设,轻后期完善

课程资源建设快,但是缺乏使用后的评估或者存在评估形式单一、反馈贫乏或者流于形式等问题,这些均弱化评估在教与学中的地位,而且也不利于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改进与完善。表面上看网络资源相当丰富,但实际上这些资源的易用性差、使用率低,而且网络资源缺乏后期维护和更新。使用者与课程资源的关系基本上是“单向”关系,缺乏使用者对于课程资源建设的反哺性建设或者建设性反馈。

(4)课程资源建设发展不平衡

大中城市的课程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而且由于平时缺乏相应的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的培训,许多教师只停留在书本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没能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使教与学的活动更加合理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以经验交流为主,缺乏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现有的相关文献也大多是经验性文章,理论探讨或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献几乎没有。而课程资源建设更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领域,现有的极少量相关研究内容过窄,基本上以教材研究为主。

4 对未来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资源建设要尽可能体现以下特点:

(1)资源的主题性与思辨性特点

以主题为引领,多思考、多辩证,“寓理于学”,加强全人的教育理念。同时注重主题的时代性,通过语言课程资源引导教师与学生多去探究世界、了解身边的知识与信息,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不只是局限于语言学习中。

(2)资源的模块性或专题性特点

资源建设的内容要考虑到语言能力的各个方面,甚至可以考虑强调语言次能力的分区训练资源。随着早期英语教学的发展,很多儿童都较早地接触到英语,也较早体现出各个次能力的强弱,这样提供分区资源,有的放矢。

(3)资源的时代性与引领性特点

目前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绝大部分已经使用很多年,教材的许多内容和语篇都已经跟不上时代,而且这些教材以功能、结构的内容居多,大部分都是工具性的目标,而围绕核心素养内容方面的设计比较缺乏,关心品格培养、学生内心世界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设计都较少。要实现课程资源的时代性与引领性,必须要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前提,宏观的教育目标(比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和微观的教育目标(比如外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即语言是品格和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所建设的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服务。

(4)资源的技术性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建设也必须有新的突破。资源建设要体现当前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的特点,即“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提供适应教与学,且体现移动学习特点的便捷资源,以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泛在网络和任何移动终端进行英语学习,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所有的实际空间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空间。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实现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甚至跨国度的在线协作学习和交流,从而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增强学习效果。强调课程资源共创、共享,并为使用者反哺课程资源提供可能。

(5)资源的引导性与自主性特点

资源建设要区别教师主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分类。鉴于目前已有的自主性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策略上的引导性不够,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基础教育阶段通过文本细读精读(close reading)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思维与语言表达双重训练的做法。在最新的美国共同教育大纲(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又译为“共同核心标准”)要求下,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12年级),每个孩子都要学习如何精读。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孩子阅读的时候,要学会提出问题,要研究文字和语言,要搞明白故事结构和逻辑,要能够分析人物,等等。目的就在于引导孩子们有方法、有目的地从阅读中获取知识,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样的精读实际上是一个把书“从薄读到厚”的过程,即促使学生从一本书出发,了解更多的相关背景,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6)资源的区域性特点

鉴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山区之间巨大的地域性差异,自上而下的课程资源建设方式显然行不通,我们应该鼓励自下而上的资源建设。首先,积极发挥各地区教师以及教研员的作用,筛选一批当地优秀的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共同建设该地区的课程资源,原因在于他们对当地的学情有基本共识、对于当地的课程理解深刻、对于课程需要的素材和学生预期的掌握程度都非常熟悉。其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和偏远山区课程资源建设的发展,我们还可以考虑启动一些教育优势城市或区域带动和扶持教育劣势地区的项目。

(7)资源的可续性特点

自从王初明将“续”的理念引入二语教学,Wang和Wang(2015)、姜琳和涂孟玮(2016)、王初明(2016)、许琪(2016)等进行的一系列实证研究都证明“续”的促学效应。笔者认为,“续”的促学理念同样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包含“续”的语言学习任务更加容易唤起学习者表达思想的内生动力(王初明 2016),大大激发他们的可持续学习兴趣。

(8)资源的系统性特点

尽管上文探讨资源建设要具有分主题、分层次、分区域、分模块等特点,但系统性是课程资源建设永恒的主题。尤其要注重小学、初中、高中分学段的课程构建理念,即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一脉相承、注重衔接。

(9)要注重人的资源建设

根据《课程标准》(2012),课程资源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其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优质的专业化水平能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而且,课程资源的利用效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师投入度的影响。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另外,要强化校本课程资源以及“学”端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各地区、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5 结束语

课程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处理好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与课程外部相关要素的协同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课程资源建设问题,而是应该把它纳入整个课程改革计划,并确保得到政策上的支持。最后笔者呼吁,一定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强调课程资源共创、共享,并为使用者反哺课程资源提供可能。同时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大量实证研究,以实现各学段之间课程资源的系统衔接和深度整合。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资源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