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运用语文课堂生成资源
2019-11-26杜欣垣
杜欣垣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面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要掌握、接受必要的反馈策略,具备一定的应变机智,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教学中生成的教育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并及时调控教学活动,那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就不但不能产生好的效应。那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应变机智,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呢?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我总结以下几点:
1.充分研读教材,把握重点
1.1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应该说,教师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授课的成败,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的重要教学原则。从明确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到明确每册教材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再到明确每个单元、每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当做好了这一系列的工作后才能找到语文这门学科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才能在教学时间安排和重难点处理上科学合理,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组织教材、并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育资源作出合理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1.2 丰富教学预设,合理应用课堂生成教育资源。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挑战、思索、答疑解惑的地方,如果能在充分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丰富教学预设,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引导学生将一些不正确、不成熟的想法作为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典型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加以分析利用,在交流探讨中求真去伪,一方面使语文教学更加深入扎实,也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培养学生勇于思索、乐于思索的好习惯。
1.3 跟进时代发展,提高自身学识水平。想使教学中生成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应变机智,而这种机智是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里课前准备的前提是建立在教师充分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丰富教学预设之上的;有些教学中的遗憾不能全都简单的归结为应变不够,还要挖掘其深层原因,通过丰富自身学识和课堂预设加以对应变机智的培养和提高。
2.科学调控课堂,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1 创设民主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往可以从中衍生出很多教育资源,教师的思维也是有局限性的,一人智慧毕竟有限,有些教师没想到的,学生可能就有奇思妙想,古语说:“生未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弟子。”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是宝贵的和要加以重视的。教师要及时把握这些教学契机,就要避免“一言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才能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
2.2 以教学预案为参考,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调整。新课程改革提出课程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上,以教案为金科玉律,不敢让学生多说半句,也不敢变化教学流程,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主动发现、探索和表达的欲望与能力,成为高分低能、缺乏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机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乐趣,只是一味追求高分,为分数而学,成为分数的奴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解学生的思考欲望和表达需要,不压制和奴役学生自然天然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抱着共同探索、共同享受语文学习的心态,挖掘语文的内在魅力,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2.3 对课堂生成资源合理甄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很重要,教师为主导也同样重要。在教学中是始终贯穿两条线的,一条是以教学环节连接起的明线,另一条则是以教学目标为灵魂的暗线。明线的调整始终以暗线的达成为标准。当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的机会的同时,暗线是在始终贯穿全课的灵魂,不可偏离。教师绝不可因为给学生创造学的自由而背离了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得一节课表面民主、热热闹闹,实则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无所收获。这样的课堂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们都可视其为课堂生成的资源,但对这些资源教师要及时加以甄别,对教学有益有帮助的要果断拿来加以发挥利用,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则要及时规避并因势利导,只有以暗线为灵魂进行的灵活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时间效能,使教学效果显著,而不会在无目标的环境中昏昏然一节课。
3.教后及时回顾与反思,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做到经常回顾与反思,不断记录积累教学中学生的精彩发言和典型错例,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便对今后的教学有所指导、帮助和借鉴。在对这些点滴得失的反复推敲和琢磨中自己的教学经验也会逐步丰富起来,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当然在应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时也会更胸有成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应变机智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理念的正确解读与把握,做到合理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育资源,做到课后孜孜不倦的反思和不断累积,总会慢慢提高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