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11-26王淑华

读与写 2019年25期
关键词:月亮教学活动小学生

王淑华

(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成为当前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教学任务,这也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好方法。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中的不足,本研究特作出以下内容分析。

1.夯实字词基础为学生语用能力培养奠基

汉字数量众多,通过不同的排列和组合还能不断形成新的词语,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字词学习的负担较大,并且学习内容枯燥,容易引发学生的方反感,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积极采取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词基础夯主要是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这部分学生识字量不多,因此在词汇应用上显然能力不足,影响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因此笔者在指导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针对陌生和重点的字词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和书写,建立音与形的关系。必要时候可以结合实物,深化记忆,例如,《静夜思》一课教学中,如“举头望明月”中的“明月”,为了引导学生区别组合和相近字词,我就利用问题引导,如你们见过月亮吗?月亮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呢?那么明月是什么样的月亮呢?月亮在外形上具有弯弯的特点,因此这个月字也就具有弯弯的特征。“明月,明是明亮、闪亮的感觉,太阳照射到月亮的时候,月亮将太阳的光亮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光亮。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字词,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达到“词可达意”的效果。

2.丰富语言积累为语用能力培养提供动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但是小学生语言表达经验缺乏,在思维表达能力上显著不足,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应用语言工具自我表达,实现语言素材内化,为语用能力培养提供动力[1]。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强化语言积累,引导小学生关注课内外的名家名言,感受语言表达的绝妙之处,为进一步应用提供助力。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有价值的部分、不断咀嚼,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描写园子里植物自由生长“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黄花,就开一黄花……”,这样的表达突出了祖父园子的自然状态和慵懒情调,表达了作者对回忆的柔软情怀,对祖父的爱与怀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经典文章片段,引导学生自然流露,合理应用语言文字。

3.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两个关键环节,其本身就具有很大内在关联性,因此我们在指导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可以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效课堂[2]。如在《梅兰芳学艺》中,“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种语言表达技巧,形象生动地说出了梅兰芳眼睛的灵活。学生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时候如果可以利用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强化应用,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时教学结束之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拟人手法,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物,如同桌、父母、以及朋友,也可以是花草、树木和动物等,但是要求利用拟人手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读写结合,实现了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4.调动情感要素,创新语用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发现部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对学科教学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笔者在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游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要素,使学生主动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功能[3]。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创编剧本,做好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之后,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我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要用的道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剧情和对话,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应用,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自己加工和创编对话,优化情节表达,体现语文思维。且学生在创作剧本和表演的过程中,都可以再度深化理解文章内容,实现情感要素调动,优化学科教学效果,实现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月亮教学活动小学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我是小学生
砸月亮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