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语法视域中句子的含义组织*

2019-11-26李洪儒

外语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陈说情态语句

李洪儒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提 要:无论语言学还是语言哲学,意义是语言研究的核心命题已经成为公理。然而,意义和含义两个术语的并存说明,上述公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将积极语法或者交际语法中句子的含义组织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相关意义理论的发展;同时,笔者不仅考虑报道发出者(说话人),而且考虑报道接受者(受话人)。

1 引言

语法与词汇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由此产生有关语言和言语结构的概括性认识。所谓积极语法或者交际语法,就是与传统消极(静态)语法不同,在交际过程中积极行使功能的语法。本文研究积极语法或者交际语法中句子的含义组织(смысловв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不仅报道发出者,而且报道接受者。

2 句子的含义组织与命题概念

学者们已经注意到名词与句子(предложение)各自语义结构之间的相似之处。句子(语句)是各种关系系统,而系统的中心是关系的表达者——谓词(предикат),它给关系的题元指定位置,确定题元的数量和特点。

① 大学生正在深入地研究俄语语法基础。

例①中,谓词“研究”决定主体题元(谁)和客体题元(什么)。一般来讲,句子的关注中心是某一情景、某一实在片段,人们将该情景和实在片段理解为“事态”(положение дел)或者命题(пропозиция),这就是句子的所谓客观内容。在例①中,命题是“大学生—研究—基础—俄语语法”。如果“命题”与伴随命题的“主观意义”结合,具有与两者对应的形式组织,那么语句就生成了(孙颖 2016:6)。上例反映主观性的是现在时(正在)和方式、程度状语(深入地)。

命题概念借自逻辑学,表示句子与句子可能变体之间存在的共同语义内容;句子可能变体的范围可以是某种特定语言,也可以是各种不同语言,后者体现为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这一共同的语义核心就是命题,它与句子的称名方面对应,要求以命题组成部分存在指称关系为前提。例如,语句“联合王国正在瓦解”的命题是“联合王国—运行—瓦解”。这个命题在俄语式方面可能发生的变体是:联合王国瓦解了/ 将要瓦解 / 要瓦解就好了 / 随它化解去吧/ 可能瓦解/ 应该瓦解……显然,命题的变体与主观情态相联系,但是各变体的共同核心(命题)始终保留着。

命题的结构由谓词决定。正如上面所说,谓词指定题元——“事态”参与者在命题(句子)中的位置,确定题元的数量和角色。“事态”以动作(行为)为中心,因此动作的参与者叫做题元。积极动作的主体题元扮演施事角色,如“国家改革教育”;受动作支配的客体题元扮演受事角色,如“房子建好了”;题元(施事和受事)可能变换角色,如“他(施事)打了同学”与“他(受事)被老爸揍了”。俄语中,题元的角色功能直接与动词的态范畴相联系:“动词根据活动主体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在有前者的情况下,主体本身就是活动者,属于主动范畴;在有后者的情况下,主体是另一主体活动的目的”(Вежбицкая 1996:157)。态是命题的组成部分,与表达主观意义也有关系,如Живу дурно报道的是主体的积极立场、责任以及对现存事态的监控,而Мне живется очень плохо报道说话人——我内在的主观观点,以此证明主体谦让顺从、不积极主动的特点(同上:160)。人们在命题分类时考虑两个相互联系的特征:(1)谓词的语义特征(如命题两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行为谓词和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命题的状态谓词);(2)谓词的题元数量、题元角色。

现代命题理论是对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家逻辑学旧观念的改造。正是那里存在将句子切分为陈说(диктум)和态式(модус)的传统。其中,陈说是客观语义常体,态式是主观变元。这种切分在20世纪中期的Балли那里再次出现:陈说是报道内容,态式则是报道方式和报道主体(如何报道和由谁报道)(Балли 1955)。应该将态式理解为报道内容的表征方式或者命题态度,这是对思想主体对言说对象的态度(立场)的表达。

② Я утверждаю(сомневаюсь,полагаю,знаю, отрицаю),что выборы пройдут как обычно.

例②中,括号内的动词形式都是由命题谓词表示的命题态度或者说话人意向的变体。与语句中这一变元联系表示实在“事态”或者可能“事态”的稳定语义核心。同语句这一变元外壳对应的是句子的主观情态和内涵,即句子含义的表达。

因此,命题由题元和可以拥有情态和时间特点的谓词构成。大家知道,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给报道内容定位的定位关系,正好能够赋予命题以情态和时间特点。于是,句子含义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

称名关系—述谓关系—定位关系

命题/情态

(陈说)/(态式)

语言外的客观态度/主观态度

内涵/交际目的意向

称名方面/语用方面等

图1句子含义组织模式

依据句子的含义组织,述谓行为区分为陈说谓词(предикат диктума)和态式谓词(предикат модуса)。

3 陈说谓词 态式谓词 施为性

陈说谓词与态式谓词在句子理论中相互对立。

3.1 陈说谓词

陈说谓词体现句子的称名方面和命题。在具体语句中,名称和整体性命题具有指称对象,与实在之间具有指称关系。指称关系本身意味着语句与实在之间的固定关系,它不仅指事物性名称(名项)与事物之间的指称关系,而且指语句中同事实(факты)、事件(события)、情景对应的要素与命题意义之间的指称关系(Падучева 2001:10)。语篇中得到强调的动词都是陈说谓词或者现实谓词。它们独立出现,把特征体现为事实和独立于言说主体的不同事物的现实存在。现实谓词的使命是表示客观信息,这从上面引用的语篇中可以看出。

如果考虑动词性谓词,那么属于现实谓词的首先是表示物理、移动、言语和社会主体间性等行为的动词,如“编织、飞、喊、打招呼”。这些类型的动词占信息语篇中动词性谓词的大多数。然而,重要的是注意到语言语义同言语(语用)语义之间的差别。无论讨论陈说谓词还是讨论态式谓词,更加正确的做法是只在言语层面上考察。从语言语义角度看,对于句子“盘子的颜色决定其价格”来说,“说话人或者受话人是否认为这种特征为事物实际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仅仅是特征是现在、过去或者将来实现的事实”(Никитин 1996:439)。

另外一个研究对象是言语语义。在言语语义中,我们同有目的的语句打交道,用真假标准评价报道内容。与语言单位——句子不同,语句可能已经得到证实(获得检验);如带陈说语义谓词的肯定语句,则要求具有真值评价的理据。

罗素在谈论言语肯定语句的本质时指出,“肯定语句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着眼,肯定‘表示’说话人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叫做‘意见’……从客观方面着眼,肯定如果成真,则‘指示’事实;如果成假,则‘指示’不可实现的‘事实’”(Рассел 1999:185)。

下面,考察陈说与态式相互制约问题,其基础是陈说与态式之间的语法关系。

Балли指出,“须要理解情感、记忆或者想象感知产生的表象与思想主体对这些表象实施的心智操作之间的不同”(Балли 1955:43)。显然,“没有思想主体,就不可能有被思想的表象。每一个思想主体都会思考任何对象”,因此陈说与态式既相互对立、相互补充,又“相互渗透”(同上:47)。对此,我们仅仅分析Балли在上述文献中提到的一些实例。

(1)陈说性谓词可能变成不定式,成为态式的组成部分,如Я полагаю,что яневиновен→Я полагаюбыть невиновным;С. Завьяловсчитает/завершение проектаудачным(=считает,что проект завершен удачно). 由后一句子可知,句子的称名化就是将语句(通常为命题)紧缩为名词短语或者词。

(2)如果动词有半辅助部分,情态可能包含在陈说中,如Выдолжнывыйти(=Я хочу,чтобы вы вышли);Вывыглядитебольным(=У меня впечатление,что вы больны).

(3)情态包含在用形容词表示的陈说中,此时形容词表示判断或者评价,如Это предположениеошибочно(=Я отрицаю такую возможность).

(4)更加复杂的是,形容词兼有客观意义和主观评价意义,如Эта проповедьоднообразна(=Мне скучно слушать эту проповедь,потому что она однообразна).

从Балли的观察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第一,陈说的句法式负责完成态式的使命。因此,情态像存在态式一样,以隐性、蕴涵形式存在于陈说中,反映说话人的主观状态。苏联语法学家称其为“客观情态”。第二,语调是言语中情态最自然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独特的谓词(判断的解释要素)。生活中存在谈论态式在通过语调解释陈说时的作用的生动例子,如:

③ Чтобы наглядно продемонстрировать силу интонации,этого глав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телефонного разговора,устроители выставки во Франкфурте поставили в ряд семь аппаратов. Подняв трубку каждого из них,можно услышать один и тот же текст — какие-то древние,еще в XIX века возникшие правила пользования телефоном. Но смысл не в неуклюжем тексте,а в том,как он произносится. Депрессивно и радостно,угрожающе и равнодушно... Возникает полное ощущение,что слушаешьсовершенно разные тексты,с разными словами,разной целью. (Коммерсантъ-Власть)

如果依然探讨陈说与态式在实践中的区分问题,那么这种区分在言语实践中原则上可行,但是人们并非总会意识到区分的必要性或者价值。语言学界已经注意到苏联和俄罗斯大众传媒的缺点——在信息报道中,评价、评论与事实不分:“就对外政治话题而言,‘纯粹’信息——不带评价和评论的信息……不是我们新闻的典型文体形式”(Иванчикова 1987:92)。应该承认,这一特点的确与意识形态化的新闻相互伴随。不过,这种特点的产生和存在也与学术界不重视事实语义与模态语义的区分相关,然而这种区分对于语言学来说,非常必要。因此,下面研究态式谓词。

3.2 态式谓词

这类谓词属于句子的语用方面。与陈说谓词不同,态式谓词行使信源功能,表达言说主体的立场以及言说主体对陈说(命题)的解释。句子含义组织的主观部分包括各种不同的态式范畴或者元范畴。言语行为规则、言语交际合作原则等都与这类范畴密切相关(Шмелева 1988:173)。除上述态式语义表达的基本手段外,还有大家熟悉的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尤其是情态词和情态插入语。支持这两种手段的是句法手段:插入句、带说明从句的主从复合句。另外,有一种独立出现在语篇中的模态句,比较特殊,可以叫做独立模态句。模态概念的各种不同表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具有复杂的自我中心性本质。态式谓词表示命题态度,区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

(1)隐性、蕴涵表达命题态度的态式谓词:如果情态(态式)框架只是得到暗示,那么态式谓词就表示隐性的蕴涵命题态度,然而根据语境很容易恢复,如Часы пробили полночь. 该语句至少可以按照以下3种方式恢复态式谓词:Константирую,что/Сообщаю,что/Как ни странно,/ часы пробили полночь. 在情态框架没有用独立形式表示的情况下,说话人及其主观性用隐性方式表示,但是说话人及其主观性的确存在。Бенвенист指出,“语言中的主观性是说话人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掌握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反映在语言本身之中,体现为语言构造的一些特点:各种语言因素整体上……具有指称相关性”(Бенвенист 1974:15)。

(2)显性表达情态框架(命题态度)的态式谓词:如果情态框架(命题态度)独立表达,那么态式谓词就是用显性方式表达相应内容的语言手段。此处,独立表达方式有:1)复合句的主句,它是用说明从句表示陈说的主从复合句的组成部分;2)插入句;3)态式谓词的其他变体:“语法人称元角度的内涵可能与它本身疏离,形成单独的元语句,语言学叫做‘我句’‘你句’‘他句’‘大家句’”(Степанов 1981:162)。主观意义可能产生于各种不同人称,当然不同人称产生的主观程度各不相同。这种带有情态动词、言语思维动词的句子常见于语篇中,还包括在有直接引语的语境中的注释形式。如:Считаю,/что вообще для руководителя любого органа власти двух сроков достаточно(我句);Сейчас говорят,что в Россиинадо уделять больше внимания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м полям. — Япротив. Ядумаю,что и все игрокипротив,потому что игра на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м поле опасна тяжелыми иммигранты. 后一例子的情况比较复杂:Сейчас говорят...和и все игроки против是“大家句”,而Я против和Я думаю则是“我句”。因为引入主体,所以相应语句具有主观意义。同时,“大家句”与“我句”相比,前者的主观性在程度上较低。

表示陈说和态式的基本显性形式发生变异,可能引起句法构造紧缩。正如上面的实例所示,有陈说和态式的句子存在称名化形式。在称名化结构中,态式在句法上不再独立于陈说,但是却由其含义的词汇表达式表示。

有一个重要细节与此相联系。态式谓词首先包括情态动词(如хочу,велел,может等)和надо,странно,радостно一类谓词。它们拥有具有下述特点的配价能力:可能被主观上很重要、借助语法联系实现现实化的表象(陈说)所取代。然而,根据学界达成的共识,陈说应该具有事实语义。比如:

④ — Хочу/чего?/— Яблок.

该句是“我句”,其基础是预设“有苹果”。换种说法,“有苹果”是事实。情态框架Хочу/ ...与此处所引句子的预设密切相关。“他句”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⑤ — Он приказал /что?/ — Не ссориться.

这个“他句”的初始事实含义是“正在发生争吵”,而情态框架则是Он приказал,чтобы...或者代替词приказать配价能力的另一个句法变体Он приказал что?“大家句”Для всех радостно/твое появление暗含事实预设“你现在就在大家中间/你已经出现了”。可见,语法上与情态谓词配价能力相适应的是称名化陈说твое появление.

在介绍极性态式谓词分类之前,引用典型语篇作为例证,它们涉及上面谈到的显性态式谓词的所有变体。

在下列语篇中,态式谓词同言语陈说和心智陈说搭配,传达各种主体(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以及泛指人称主体)言语行为的特点。在记者与主人公的交际过程中,记者确认出自主人公之口的语句(我句),然后由记者把出自主人公之口的语句解释成他人的语句(他句),如:

接下来,看看出自泛指人称主体之口的语句(大家句)。这种语句的观察者情态框架确认陈说的独特性,如Кстати,внешне он и сейчас типичный торговец.Трудно представить,что этот парень в толстовке и джинсах — хозяин редкого по красоте и изяществу офиса на Смоленской. Кабинет в его любимом индустриальном стиле. 最后,第一人称情态框架解释推理:对主人公意识中存有的事实进行心智操作,如Ясразу сказал(=подумал и сказал),чтоне могу(работать в окружении пластмассы,ивелел) поменять все на металл,—поясняетон. 不难看出,所引例子中形成的是作为观察者的交谈者(记者)的情态框架。

至此,我们转而探讨显性态式谓词,以便提炼出显性态式的特点。

显性态式由对话生成,表示说话人与受话人话轮(现实话轮或者拟议话轮)之间的关系。比如,如果说话人以Ясно/Очевидно,что...开始语句,那么想预防受话人反驳自己的观点。有限态式的语句可能具有的双情态由此产生,如Можно сказать решительно,что в это время,то есть до 12 часов,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не составляет ни для кого цели,а служит только средством...(Н. Гоголь) 同时,在内部言语中,意见态式(Я считаю / думаю,что...)通常都不适用。

显性态式可以区分出感知、心智、情感和意志4种类型的态式。

(1)感知态式:这种态式与心智态式密切联系,如слышать,видеть,чувствовать,замечать,ощущать和видно等。“认知周期从知觉开始,向知晓发展”,同时“情感大多具有认知基础,因为各种情感以知晓和推测为基础”(Арутюнова 1998:415)。 知觉态式与知晓态式之间的相近性就产生于此。于是,动词видеть可能得到“内在”认知含义,与意见态式和怀疑态式相近。

(2)心智态式:心智态式(认知态式)数量最大,构成若干亚类。1)意见态式:可能出现在任何甚至已经包含态式的句子之前,它是语句与作者之间联系的符号,如:Я считаю,что важен не только результат. 2)怀疑与假定态式:表达说话人与命题真值之间的关系,如Сомнительно/маловероятно/не верится/еще не доказано/не факт...,что ученые вот-вот победят СПИД. 可能谓词能够表示部分采纳受话人观点,但是不排除说话人不同意受话人观点的可能性。这类情态词可能并非总是反映说话人的观点,因为它们“给说话人保留‘放弃自己意见’的自由”。3)真值评价态式:这类谓词有верно,ложно,правда,исключено和не может быть等,它们又是情态词,可以引导что从句和чтобы从句。4)知晓态式:这类谓词знать,быть известным,понимать,понятно等可能与不包含新信息的命题搭配。这样,知晓态式与意见态式之间的本质不同就在于:“意见态式以选定意见为前提……‘知晓态式不与指出真值不确定的插入词搭配,因为知晓(知识)要求确定真实’”,“应该区分实在知识(纯知识)与信息:动词знать的第一个义项可以叫做认知意义,第二个义项可以叫做信息。在该动词用于第一个义项时,上面已经提到过的情态与指称关系的限制会被取消。5)不知晓态式(没有答案的态式):其典型谓词是не знаю,неизвестно,тайна,загадка,безразлично和неясно,该态式没有选择命题的真值,这一点使它与怀疑态式和盖然评价区分开来。不知晓态式与可能不包含“未选择”意见或者判断的问题相联系。6)一般评价态式:它与认知无关,只同价值关联。学术界区分出有表现力(带情感色彩)的谓词与具体评价谓词,前者如хорошо,чудно,отлично;后者如вредно,полезно等(Вольф 1985)。

(3)情感态式(心理反映态式):这种态式表示说话人与作为报道刺激因素出现的某个对象(情景)之间的关系。其语法形式多种多样,如状态词радостно,странно,противно;短尾形容词рад,доволен;动词сожалеть,восхищаться,опасаться. 因为广义认知的基础是情感反映,所以情感意义与感知意义兼容共存,如Приятно видеть,как оживает природа весной. 同时,心理反映态式不可能接как引导的句子,如*Приятно,как оживает природа. Арутюнова将这类态式叫做中和态式,因为它们能够与各种人称搭配,如ему жаль,мне грустно和ей противно,所以她将这个过程称为态式的主观化。

(4)意志态式(意愿与必然性态式):表示意志态式的谓词接非现实从句,如Желательно/Недопустимо/Важно/Невозможно,чтобы ты здесь оставался. 非现实命题一旦出现在报道的主位、行使主位功能时,能获得完全称名形式。

现在看“态式”概念使用上的特殊性。态式概念比谓词概念的外延更广。因此,Арутюнова说,谓词的功能比态式的功能更加确定(Арутюнова 1998:427)。1)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态式概念内涵的不断丰富变得十分明显。有人认为,“语用学研究方法降低了语言学分析的层次”,但是它“使语言学分析的内容更加丰富,得出的结论也更加深刻”(Гак 1998:559)。2)如果回到情态谓词概念(хочу,велел,возможен,необходимо),将它与态式谓词概念比较,那么后者形成的情态框架尽管对命题含义有限制作用,但是其语义比前者涵盖的范围要广得多。上文已经提到,态式谓词包括一系列典型情态谓词不具有的言语思维语义。同时,情态谓词与态式谓词经常用作具有共同基础的同义概念。3)在词汇层面上,情态谓词既有来自动词者,也有来自非动词者;是句子的独立中心,表示对言说主体很重要的情感、意志含义,如愿望、可能和必要等,因此首先指示言说主体可能引起产生某种后果的意识状态:Бизнесмендолженвсе предугадывать. ...Тольконадо не так делать,как вИдеальной чашкев Петербурге: там у них все камеро,чтобы посидеть. Анадо делатькартонную чашку,знаете,чтобы на ходу пить. Налил,пошел...Посидеть тоже можно,но на этом не акцентировать(Эксперт). 在情态谓词语义中,学者们发现事件谓词的语义:评价事件的可实现性,指出事件的实现态式:“它不仅与表示现实特征的任何谓词相关,而且与事物—特征这种解释结构相关,同时关注特征方面的心智特点,指出其实现态式”(Никитин 1996:439-440)。因此,相当复杂的结构在情态谓词中得到探讨。此处的复杂结构指,存在于态式谓词中的语言意识概念与其他相邻语言意识概念交叉从而形成的结构。4)态式谓词构成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内涵语义谓词。内涵表示“意愿”“力求”“目的”,因此一切与传达人的心理、心智状态和行为相联系、发生于人的内在世界的可能意义和含义都属于内涵语义。这类语义与上文的外延语义对立。可见,理解现代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中影响深远的态式的趋势是:所有信源手段都存在相同基础,即在整体上将态式概念统一理解为意识操作范畴,专门负责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特点。

3.3 施为性

言语思维行为动词既可以将行为作为态式框架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陈说来报道。如果陈说主体与态式主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一致,那么仅仅说出某些言语动词,就意味着实现该言语行为,这些言语动词因此叫做“施为动词”。它们表示语言的主体间性和社会属性。语言是扮演不同社会角色和根据规约相互作用的“主体之间的交际和调节手段”(谢群 2017:59)。此处,个体主观性让位于社会普遍接受的条件(规约),从属于各种规范意识态式,或者相反,展示出偏离社会普遍接受程式的异常现象。

施为句就是说话即完成重要社会言语行为的句子,其包含的目的力量(奥斯汀的意向力)会引起完全能够感觉得到的社会结果。“经常言说某一些词,会对受话人、说话人或者其他人的情感、思想或者行为产生一定作用,这可能是有意、故意甚至有目的的行为导致的结果。”(Остин 1986:87) 他站在语言学的立场上,首先提出意向行为与其结果(取效行为)之间边界何在的问题。施为句尽管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以下共同点:从结构上看,都是陈述句,都有陈述式、现在时、第一人称动词形式;“这些句子最明显的特征不是描写相应行为,而是实现该行为本身”(Падучева 1996:226)。此外,根据奥斯汀的思想,施为动词一旦构成施为语句,后者永远是祈使语句或者实现提问行为的疑问语句。

施为性(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сть)是某些动词特有的一种性质。这些动词经常与礼仪、道德、行为调节(命令、劝告、请求等)相联系。然而,任何施为动词都可能用于描写。须要注意,不能将施为动词与此处所说的描写性用法混淆,两者尽管在语言系统中为同一个动词,甚至以相同形式出现于言语中,但是却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用法,行使迥异功能。所以,主体言说语句可能不仅是报道某种主客观信息,而且施事许多其他行为,如发出劝告、实施请求、宣读命令以及禁止、警告、许诺、表示遗憾(同情)或者致谢、提问等。在社会性相互作用过程中,施为语句的固有特点是作用的成功与否,而不是其真假值。

4 语言意义与说话人的角色功能

陈说与态式在句子含义结构中的对立为从说话人角度看语言意义之间的对立,广言之,给“世界图景”因素的对立提供理由。这样划分语义,其实是在给说话人本身“画像”。

(1)除认知和语用意义外,还存在将语言因素区分为指示和自我中心性两类。正是指示因素在语言中负责言语行为的基础——指称关系,也就是负责言语行为与实在之间的对应关系,负责世界的“客观”图景。不过,指示因素的所有这些功能都通过说话人实施。于是,这一实施途径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语言指示因素的含义。

对于说话人来说,指示(证同)某些实在对象,是言语行为的两个主要基础之一。第二个基础是说话人表达自己与言说内容之间的关系。此处,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言的自我中心性因素。句法式、情态、肯定—疑问标记等范畴不属于指示因素,而是自我中心性因素,其语义事实上以说话人的存在为前提。

(2)说话人与言说内容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人意识的倾向性不仅取决于说话人,而且取决于言说对象本身,比如对象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是事物还是思想。例如,事态可能是事件情景(下雪了;她去俄语基地),此时说话人处于观察者位置;人实施的思想操作情景走向前台,说话人因此占据思想者位置。此时,人的意识中发生下述不同操作:1)把特征划归事物(言说对象),如“今天天气很冷”;2)对事物分类,如“这个小伙子是军人”;3)给事物命名,如“狗叫豆豆”;4)证同事物,如“戴眼镜的姑娘是我学生”;5)传达另一个人思想操作方面的信息,如“他觉得书写得不错”。

总之,语句含义组织各种关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刻画说话人形象(образ говорящего)。由此,引出主观性理解和评价方面的重要问题:说话人各种角色功能、形形色色面孔的证同以及说话人的分类。

5 结束语

句子的含义是句子承载的真正意义,其组织由命题和人对命题的心智操作构成。研究发现,语句中经过说话人认识(表象)和行为方式来描写世界图景和说话人人格的态式部分,是语言学范畴“情态”的主要内容。情态是语言学中对于理解主观性和分析整体句子(语篇)含义都具有重要价值的范畴之一;同时,其内涵繁多驳杂且在苏俄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是“以人为核心的语言的研究”(李勤 关雅文 2016:6-7)的关键之一。

猜你喜欢

陈说情态语句
俩老头儿的醉梦时光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将心比心
抓周
还钱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
情态动词专练
情态动词表推测用法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