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口语语感的培养

2019-11-26杨喜琴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丹顶鹤春笋语感

杨喜琴

一.借助媒体,再现口语的形象感

口语是是听与说的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法。因此,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使内隐而理性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鲜活。

1.听其声,悟其义。[教例]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

爸爸说:“我想起‘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得嚷起来。在这段文字中,引导学生理解“惊涛拍岸”的词义,感受其雄浑的语言气势是重中之重。此时教者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海水撞击海岸”的画面并附以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表达这样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语言气势,便也水到渠成了。

2.观其形,感其质。[教例]丹顶鹤很逗人喜爱。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

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丹顶鹤的体形美与姿态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丹顶鹤的逗人喜爱。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丹顶鹤直立静止图,直观再现丹顶鹤“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的修长体型。并利用动画演示,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词义。对于较为抽象的“高雅”一词,则让学生欣赏芭蕾舞表演的高雅之态,学生从人体的美与丹顶鹤的姿态美相比较中,进而感受“高雅”这一人格化语言的内蕴。此时,引导学生抓住表示丹顶鹤体形美、姿态美的关键词有感情朗读,读出丹顶鹤那逗人喜爱的优美姿态,该是恰到好处。正如叶燮所说“呈现于象,感于目,会于心”,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产生了形象感。

二.依托积累,品味口语的意蕴感

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先生曾研究提出“语言图式说”,他认为语言生成的基础是一些相互关联的“知识”单元,并特别强调这种知识有别于外在的各种知识,它是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各种信息模块,语言就是由这些浩如繁星的细胞般的信息模块组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激活这些信息模块,以便相互组合,形成判断,并加以概括,进而生成五彩缤纷的语言世界。

1.抓关键词,感悟语言的精辟。[教例]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段话主要写了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冲破”“掀翻”显示了春笋不可阻挡的气势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顽强生命力。一个“冒”字准确写出了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因此,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进行朗读感悟是学生语感生成的关键。学习中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能否换成其他什么词,然后再反复朗读,孩子们根据平日的积累选择合适的词语加以比较,并在富有情感的对比朗读中,品味到如换成其他词,既不能准确表达春笋顽强的生命力,也不能体现春笋生长的动态过程。难怪读完这段话,有小朋友伸出大拇指发出:“春笋,你真像个男子汉!”这样的感叹。

2.引发想象,诱发情感共鸣。[教例]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启发思考:能否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人流”“欢乐的海洋”的理解。有学生对“人流”谈了个人见解:元宵节的时候,我看到大街上的人很多,就像河中流动的水一样,这大概就是“人流”吧。另一学生补充说:这水不断地流,有时来得急,有时来得慢,这不是“涌动”吗?理解“欢乐的海洋”更是精彩纷呈:生1:如果把梅花山看成是一个海洋,而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梅花就像海底的珊瑚,那梅花中看花的人群,不就像在珊瑚旁玩耍的鱼儿吗?我想一定很热闹。所以说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鼓掌)生2:我有不同看法。我还觉得那紧挨的梅花丛,就像大海上的波浪,人们就像在波浪里戏水的小鱼,那不也成了欢乐的海洋吗。(生又鼓掌)……望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琅琅书声。此时我想到了叶老的那句话:“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只有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借助想象和联想,唤起鲜明的“内心视象”,才能深得文章旨趣,语感训练才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丹顶鹤春笋语感
三只丹顶鹤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青青的小春笋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荠菜春笋
秧草春笋焖河豚鱼
语言与言语
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