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锁记》中的月意象探析

2019-11-26李婷婷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金锁记悲剧月亮

李婷婷

一.沪月传奇

《金锁记》讲述的是一个沉重的人性扭曲的故事。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扭曲得经历一个过程,时间的流动让七巧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性格的变化又伴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万物都在变动,而月亮仿佛永恒一般。《金锁记》中的月亮统领着全部的其余意象,从小说开头到结尾都穿插着对月的详细描写,从圆到缺,从头到尾,它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揭示了了故事的悲剧性和背后的无奈感。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故事开始前用月亮作引子,拉开了序幕。三十年前上海的月亮所带来的时间的距离感和空间的遥远将故事还原到看客眼前。“三十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意念,“月亮”却是一个永恒的时间意象,“三十年”与“月亮”构成了一种变与不变,历史与现实的对立和并行。作者笔下的月亮不是写实画片上的死板模样,而是黑白色彩下的铅色印像,有老年人回忆里的凄迷,也有年轻人想象中的陈旧。“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1]年轻的人未曾看过三十年前的月亮,想象中的月亮是有陈旧色彩的模糊又浪漫的泪珠;而老年人经历过,回忆起的月亮自然是大,圆,白,美丽而凄艳的。

“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的月亮大,圆,白。”月未变,人事却变迁三十年。而老年人看起来的“欢愉的月亮”变得“大,圆,白”在年轻人眼中却是悲哀的,因为自然界的月亮是固定唯一的,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天涯海角分处各地,人们眼中变化莫测的月都是同一轮。老年人的回忆与年轻人的想象都只是对月亮的一种假想认识。月亮始终没变,变了的却是三十年来历经沧桑的心,人性随之而变。

二.宿命轮回

七巧未出嫁前还是个天真浪漫的姑娘,泼辣、要强、开朗、朝气蓬勃,家中虽是开麻油店的,但也衣食不愁,在未来的爱情面前更是幸福的:“在麻油铺柜台前和买油的小伙子开玩笑,买肉是肉铺的朝禄也喜欢捉弄她,同时喜欢她的还有哥哥的结拜兄弟,和沈裁缝的儿子”。泼辣直率的曹大姑娘虽是充满市井气息,但正是这种粗野俗气让正值花季年华的她有着蓬勃旺盛的青春活力,相较于嫁入门第森严的季家大院,处处受人冷落排挤,孤寂受辱,七巧未入豪门前的市井生活才是理想中圆满的结局。古人云:“妇女对月穿针,谓之乞巧。”而曹大姑娘恰在七月出生,本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时,寓意美满,故取名“七巧”。七夕佳节,圆月当空,“七巧”寄寓着美好的祝福,但故事开头的圆月却暗示了她一生注定是悲剧。被兄嫂卖到金钱的牢笼中,沉重的枷锁禁锢着七巧的自由,残疾的丈夫,卑微的身份,旁人的冷眼,压抑的不伦之恋……七巧向往的爱情被金钱取代,她变得疯狂,正常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后,心理就变态起来,黄金枷锁禁锢了她的灵魂,情感扭曲促使她报复社会,终于酿造了自己和子女的悲剧。《老子》言:“大成若缺”,最圆满的好似残缺,有残缺之美的事物才是最接近完美的,反之,看似圆满的事物反而是有遗憾的。七巧啊七巧,这月圆虽是吉祥美满的,但“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这轮满月注定是为悲剧画上的句号。

傅雷先生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说到:“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2]七巧的人生变得压抑痛苦,她在沉重的金锁下愈加疯狂,终于成了亲手毁灭子女幸福的母亲。因为金钱,她的青春被葬送,没有爱情,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她唯一的依靠也只剩下了钱。自己得不到的幸福别人也别想得到,于是她如愿毁了长安、长白和芝寿的幸福,月亮见证了这场悲剧。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这里的“缺月”象征长安,暗示着她模糊又无谓的牺牲。在失去母性的母亲的操控下,长安退学,吸食鸦片,来之不易的爱情也落空,这样的牺牲却并没有让七巧停止破坏他人的幸福,因为它自开始就蒙上了模糊的悲剧色彩。七巧的母亲形象矛盾而扭曲,正如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先生所言:“七巧是在典型环境中所塑造出来的典型人物,但她同样也是充满着欲望、爱恨纠葛的矛盾统一体。”[3]她的爱欲仇恨催化出变态的母子关系,这场悲剧的主角由一个人演变成一家人。

相比长安,七巧和长白的母子关系更复杂。“起座间的帘子撤下送去洗濯了。隔着窗玻璃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月亮下的一对母子融洽地谈着儿媳(妻子)的秘辛,母子关系变形,七巧压抑变态的爱欲在儿子身上体现为超乎常人母亲的关爱和控制欲。而他们讨论的那个可怜的女人芝寿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已经绝望到极点。然而今晚的月色却极好:“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月亮的圆满反衬着芝寿的悲剧。月亮是芝寿眼中的白太阳似的月光“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像停尸间里白炽灯一样的月亮撒下冷幽幽的静穆的光,笼在芝寿的身上,为她默哀。

七巧“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三十年前的人随着月亮的沉没而归尘,这悲剧却延续着,悠远绵长,哀痛丝丝入骨,金锁锁着七巧的一生,尸骨腐烂在金丝笼里,尖利的爪挠着束缚自由的牢笼,渗出的血让它癫狂……它把利爪伸向两只瑟瑟发抖的雏鸟,从此,飞不起来,也不挣扎,老死在笼中。

三.月色苍凉

三十年前上海的烟华与风情烟消云散,月亮仍是独挂一隅,演绎着从缺到圆的传奇。月盈则亏,七巧登场时的月亮其实就暗示了她的悲剧“: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晨曦破晓,再大再圆的月也要让位了,纵使有万般遗憾,也要沉寂于山谷,只有黑夜属于它。

七巧是一轮白盈盈的满月,第一眼望去是充满希望的,美好又纯真,恰如年少时对一切都充满幻想,一切又都是如人意的。细想后却是悲凉不已,盛极则衰,满月后必是缺月。残缺的月象征着七巧嫁入季家大院后的生活,缺失的爱情,病态的母性,执着的金钱欲……仿佛一切都是残缺的,恰如天上那一轮孤零零的月。

张爱玲笔下的月亮传奇虽是一场封建时代被压抑的女性悲剧,但哀而不伤,悲凉却不绝望,因为,满月本就是一个希望。

七巧自嫁入季公馆就认识到自己的地位是多么低下,麻油铺的女儿来到这不仅受到各位少奶奶、老夫人和小姐等做主子的排挤冷落,连下人都瞧不起这位身份低贱的二奶奶,但是她并没有服输,她知道造成地位悬殊的根由,于是她对金钱格外看重,经济上的独立才是她活得有尊严的前提。她可能看清了自己人生的这种荒诞与悲凉,但她没有否定人生的意义。从这点来看,曹七巧,其实是一个人生的积极者。只是她的这段人生,有太多毁灭性的因素存在,悲剧就是这样。她生活在一个压抑的被否定的环境下,像一只粘在蛛网上的蛾,无论怎样挣扎,都逃脱不了这密密麻麻、丝丝缕缕的束缚,死死地粘在这张网上,被轻贱、冷落、排挤。无论反抗与否,别人眼里的她都是错的。七巧拼死想挤进那个圈子,身份这个标签却将她拒之门外,最后,七巧疯了,这个人生的积极者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

三十年冗长的月亮河,让人生成了一出不断重演的悲剧。凄凉的月色演绎着七巧一生的蹉跎和心酸,从受害者到施害者,似月的人生图画阴晴不定,是那一时代真实的写照,预示了那一时代女性难以逃脱的轮回宿命。[4]然而结束的只是三十年前的悲剧,三十年后的生活依旧在继续着,七巧的结局虽不圆满但终究尘埃落定,后续如何,阴晴不定。也许张爱玲的心中藏着一片白月光,她其实是希望人生多一些像七巧那样的积极的叛逆者而少一些衣服上的白饭粒。

猜你喜欢

金锁记悲剧月亮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画家的悲剧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近视的悲剧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