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一个“读”字了得——分角色朗读的教学实践与收获

2019-11-2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张玲娣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表演性人物形象青蛙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张玲娣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朗读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分角色朗读对朗读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原有的出声阅读基础上,还要去领会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揣测人物情感和语气,在团队合作方面也提出了高一级的要求,很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本文就分角色朗读这一种朗读方式进行了实地的教学实践。

一、小学课堂中分角色朗读的学情前测

1.问卷调查,兴趣摸底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采用匿名的形式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以保证调查问卷结果的相对真实性。这份问卷由12 个选择题组成,涉及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平时的朗读状况以及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自身感兴趣的朗读内容方面。

2.了解现状,分析情况

从学生的调查问卷来看,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朗读的,在“你喜欢朗读吗?”这个问题中,有64.5%的学生选择了“喜欢”,35.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可见大多数学生虽然年龄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朗读的喜欢。

二、小学课堂中分角色朗读的教学实践

基于两个班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具体情况,我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制订了提高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具体计划,为能提高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而做出努力,计划如下:

1.分角色朗读的材料选择

(1)童话故事入门篇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低段学生的语文课本中童话故事偏多,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也偏多,非常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所以在分角色朗读的选材步骤中,一开始我们选择学生熟悉并且故事简短的童话。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课《青蛙看海》为例,在分角色朗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青蛙、苍鹰说话的语气词,以及课文后面青蛙和松鼠的对话中,青蛙的感情基调是失望低落的,而松鼠则是充当鼓励青蛙努力去实现自己目标的角色,语言应该是斗志昂扬、充满生机的。

(2)历史故事经典篇

童话故事入门后,中高年级的学生便需要经典历史故事的锻炼,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十课《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这篇课文既是历史故事,又是独幕剧,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就会自发地去熟悉课文,揣测人物性格。在这篇课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公仪休深入人心的遵纪守法、以身作则的形象;学生子明代表我们大多数人,通过与老师的对话了解心中的疑惑。所以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前一定要揣摩人物到位,在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练习中达到自己设定的朗读目标。

2.分角色朗读的练习安排

(1)语文课堂上的利用

语文课的课堂时间比较完整,学生领悟老师的指导效率较高。入门级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是比较简单鲜明的,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时表达的感情也十分鲜明到位。但是在中高段的历史故事中,有些人物形象是古代的著名大臣或名人,人物的语言有时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略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在这时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2)零碎化时间的合理利用

晨读时间、每节课课前朗读时间,甚至课间十分钟及放学后在家,都是练习分角色朗读的黄金时间。由于零碎化时间的短暂性决定,我们没有办法去进行整篇课文的分角色朗读,但是我们可以由老师的提前规划,每个晨读、课前朗读都读指定的片段化朗读;课间十分钟则需要找好搭档,重点训练两两对话,练习时帮助同学指出对方的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放学回家,家长就是孩子的好搭档和观众,陪着孩子练习分角色朗读,看着孩子在朗读中越来越进步与到位,既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又带动整个家庭氛围和谐向上。

3.分角色朗读成果展

(1)准确定位角色

我们都是生活的好演员,因为生活中的我们是本色出演。理解了这一点,再来看分角色朗读,其实分角色朗读需要我们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定位,找准在分角色朗读时自己的角色是怎样的性格。经过一段时间后,班内学生能够从人物本身出发去揣测朗读时的语调和情感。最让我惊喜的是班内有一位十分喜爱分角色朗读的学生,一人分饰《小露珠》当中的三个人物: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还创造性地为小青蛙和小蟋蟀配上了叫声,为小蝴蝶配上了扇翅膀的动作,全班同学都被他震撼了,等他朗读完,班里自觉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孩子,真棒!

(2)演变成表演性朗读

表演性朗读是将表演中所涉及的非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到以语言表达方式为主的朗读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语音语调等配合有声语言进行课文的朗读。分角色朗读的进一步发展便是在朗读情感到位的基础上,不自觉地配上了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班内学生自从打开分角色朗读的喜爱大门之后,便会在课堂上跃跃欲试,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他们朗读的到位性。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五课《负荆请罪》中,廉颇需要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这可把班里的男生激动坏了。课堂上,本就偏爱表演的同学直奔“廉颇”这个人物角色,还搞笑地把自己的笔袋塞在脖子里充当“荆条”,在跟蔺相如道歉时,学生满脸都是歉意,朗读也十分到位!

三、分角色朗读后的无限风光

在指导分角色朗读后,我感受到班内学生的明显变化:(1)开朗热情的学生变多了,学生不再闭塞于自身原来的孤单情感中,这大概是在尝试不同的分角色朗读之后学生主动地选择了快乐的人物设定;(2)班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特别是在《负荆请罪》的表演性朗读之后,我们班的男生一度认为我们班就是一个国家,而他们都想当像蔺相如那般的睿智大臣,所以出操整队等要班级出动的事情,再也不是班主任和班干部苦苦操心的事了,现在成了咱们班大家的事;(3)感恩行动变多了,这一改变是在班级里展开了“我来当当班主任”活动之后开始的,我把班主任的角色转交给每一位想要当班主任过把瘾的学生,前提是就在本节课,每人体验时间三分钟,自己设想不同的场景,要说什么样的主题,主题之间不得重复。结果学生们的智慧不断撞击出花火,一节课笑声不断、震撼不断。也是在这节课之后,学生的感恩心被更深层地唤起,懂得感恩,生活都将充满美好。

在分角色朗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初步领略了朗读的魅力。真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将分角色朗读演变为表演性朗读的学生,在课后付出的辛劳就是他们在正式朗读时的催化剂,助力他们一览分角色朗读的风采。

猜你喜欢

表演性人物形象青蛙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关于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合理选材 充分规划 代入情感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小青蛙捉虫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谁能叫醒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