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问题场”创设的实践讨论
2019-11-26汪利利
☉汪利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不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快速的知识掌握,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问题场的合理创设,则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就“问题场”的具体实践展开讨论。
一、创设生动真实“问题场”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教育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发展。各个学科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成绩,数学尤为重要,它可能会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学生可能会对数学感兴趣,也有可能他们接受知识能力不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比如说:四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这一节,假如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首先需要几个物体来指引学生去更好认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要求学生学思结合。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提问,才能让学生多加思考,接受更多的知识。还有一个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一节,老师可以先告诉基础知识。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的和乘以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乘以四,告诉这一基本理论后,可以让同学练习这一基础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正方形,并通过尺子的正确测量,充分地运用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这样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之后,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正确掌握。练习之后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场”,提高学生思维转换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老师就是一个引导者,数学并不能一味地只听老师讲,也需要自己思考,虽说数学的答案是固定的,但很多情况解法不止一个。比如说一年级下册的“元角分”这一节,教学目标是可以自由的在元角分之间转换。教师可以找一些模具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元、角、分。认识之后就先应该提问学生,接下来就教他们一角等于十分,一元等于十角,然后可以在这个时候提问一下同学们,一元等于多少分?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将自己购买东西时的场景,充分地运用到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当中,比如可以选出两个同学来进行对话,一位同学充当购买者,一位同学作为商店老板,让两位同学来进行正确的元、角、分的兑换和计算。这样在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又可以帮助其余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了解和复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基础知识。在此期间,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果,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在多加练习之后,老师可以提出更加有难度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让同学们自由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另外,也可以让同学出题,其他同学来回答,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正确认识,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效果是不理想的,也是违反新课标要求的。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场”,组织学生社会实践
除了接受理论知识教育,社会实践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途径。一个高效的社会实践可以极大地帮助提升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因此,为了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个红灯时间内通过车辆的多少来进行统计,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同学们以一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共同学习。担任不同的职责,并且将该时间段内通过车辆的具体数量进行表格式的统计。除此以外,一二年级会学到“方向认”这一方面的内容,老师可以先告诉同学们基础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同学在黑板上标识出来,剩下同学在纸上画一下这个方位图。等到学生完全掌握这个知识后,老师可以把孩子带领到操场上,两个同学一组,一问一答,一答一问,让孩子们完全的理解这个方向,真正的能用到生活当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到课外进行正确方面的辨别。就是可以挑选其中一位同学正确地指出师生面对的方向,还可以让学生们对此进行评价。再如,在该阶段的学习过程当中也可以利用统计的形式。在具体的统计图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先告诉同学们如何画统计图和统计表,安排同学们每天记录身体的状况,一星期之后同学把老师布置的任务交给同学,互相找优点和不足,优点互相采取不足的地方改进。把课本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同学们真正的交问题情境融入到了数学课堂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场的创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设置有效的情境,通过设置一些形象化的问题,帮助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小学数学水平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