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研究
2019-11-26☉邱萍
☉邱 萍
儿童时期是语文经典诵读的黄金时期,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升、灵魂的升华和精神的洗涤。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经典诵读,挖掘经典诵读的教育价值,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诵读教学的重视 受应试教育影响,经典诵读虽然已经被纳入课程安排,但是在当前教学中,还未受到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有限的经典诵读课程中,教师没有关注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于诵读课程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并且没有应用系统的培训方法,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展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但实际上,经典诵读教学要求小学生反复诵读、不断诵读,这样才能对经典作品形成语言感受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由此可以看出,经典诵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教学安排的科学性要求较高。要想保证经典诵读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科学诵读。接触经典,学生也就会逐渐养成诵读习惯。
(二)学生缺乏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认为经典诵读中的背诵内容太难,自己无法理解,因此在背诵的时候感觉特别吃力,即使背诵下来,过了几天又会全部忘记。正因为如此,对于经典作品的背诵,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很多学生对经典作品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清楚的理解,完全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背诵,这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完全不相符,也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违背。实际上,据相关资料显示,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是呈相反的发展趋势,小学生的理解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提高,而记忆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差,直到遗忘。因此,语文老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解而不是记忆,要指导学生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地高效记忆。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语文老师专业知识的培训 在经典诵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典诵读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保障经典诵读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不断提高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经典诵读内容文化含量比较高,而且内容丰富,老师的个人素质对教学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普遍不高,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经典作品,是当前语文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语文老师如果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就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去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作品。语文老师如果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就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讲解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此,学校要重视对老师素质的培养,加强对语文老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让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开展更加顺利。
(二)合理规划诵读训练 经典诵读教学需要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形成语言感受力。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负担相对而言还不算重,语文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计划,除了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例如课间十分钟、早读课等,老师可以组织开展有趣的诵读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背诵一篇作品中的一个段落或者几句话。这里不一定要强求学生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诵读保持持续性和连贯性,这样就可以逐渐养成学生的诵读习惯,为经典诵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切实提升诵读教学的规划合理性,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创新诵读方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经典诵读比较难,自己在背诵过程中感觉很吃力。语文老师要重视这一点,找到问题的根源,继而才能对症下药。一方面是因为经典作品内涵丰富,小学生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是诵读方式比较单一,通常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单一化的诵读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是造成学生诵读困难的主要原因。语文老师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上经典诵读。
综上所述,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需要重视这一时期的诵读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和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