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9-11-26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实验学校
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实验学校 王 芳
小学作文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新课标对作文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写作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合理运用,也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要仔细研究新课标内容,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原则开展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写作时有话可写,有话会写,树立学生写作自信心。
一、促进小学生写作兴趣与积极性的提高
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小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做到了如指掌,了解学生对老师布置作文作业的态度,很多小学生的实际状态是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写很多字,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没有适当的语言来表述,完成作文写作后也没有获取任何有用的知识,很多学生为了凑字数而写作文,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创作欲望,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文章予以鼓励、赞扬,同时对文章做出合理的总结和指导,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以卡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并将词句的优美之处告知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秋天,每一片落下的叶子都带着一丝丝的遗憾,它们投向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它们跳动着 、旋转着、轻舞飞扬的翩然落下”,这种拟人的写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美好,是多么鲜活,鼓励学生多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使读文章的人能感受到作者细腻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习作园地活动,将好的作品、优秀的篇章张贴出来,以供全班学生学习、借鉴、品赏;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宣读自己的优秀文章等都是锻炼的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要掌握小学生争强好胜、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使每位小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欲望,进而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生观察与积累素材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利用教材,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到处可见语文知识,写作素材更是比比皆是,因此,观察事物才是写作的入门技巧。学生亲身接触事物,才能仔细地去观察、去发现,进而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写作。在写作中,言之有物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才能写出具有鲜活性的文章。因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细心的人,要善于观察生活中有意义和有趣的事,再形成文字总结出来,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需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不能盲目观察,在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抓住主要特点,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注意其发展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日记来积累知识,写日记看似小事,实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从低段做起,先是简单的记事,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等小事,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例如六一儿童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对于六一会演的情况简录,可指导学生记日记,将汇演内容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记录会演后的比赛,如拔河、踢毽子、跳绳等,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将见闻、感受记录下来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提高写作能力。
三、通过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写作时多表现出闭门造车、束手束脚,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缺乏生活经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生活经验的匮乏使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为其创造情境,进而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生活经验,同时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后,可以为学生多布置一些写景色文章的任务,老师让学生写秋天,可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城市里的还是农村的孩子,对秋天这个丰收季节的认知相对较少,学生根本没机会观看到现实场景中高粱、玉米、花生、水稻等作物的收割、运输等过程,缺少亲身体验,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都是树叶黄了,叶子掉了等空洞的内容,缺乏新意,缺少个性。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在周末带孩子去农村、大地里体验一下秋季丰收的景象,观察玉米、花生、高粱的颜色、形状等;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大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农民丰收的喜悦,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感受秋天的硕果累累。有了这些体验,学生就会感受到自然的美,写出的文章更加生动。
总而言之,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现下或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力,也会帮助小学生在今后的人生成长中受益匪浅。作文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易事,要循序渐进,徐徐图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总结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吸取好的一面,摒弃糟粕的一面,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写作兴趣,转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由低效率向高效率转变,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写作,热爱写作,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学生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