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智趣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兼谈智趣语文课程的开放建设
2019-11-26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黄菊香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黄菊香
从此前的课程改革到今天的核心素养,实际上离不开一个关键词,这就是“课程”。所谓课程,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的课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与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常常是指某一门学科。对于小学语文而言,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语文学科的内容,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很显然,今天的语文教学目标就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而学习过程则需要扣紧小学生的“趣”,以启“智”。在这样的思路之下,通过智趣语文课程的建设去培育核心素养,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逻辑。
一、核心素养下的智趣语文课程的简述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学东有语:“所有教育活动的根本属性——智趣性,尤应突出地体现在语文教学之中,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小学语文尤其需要智趣,而且应当以趣为基础,以智为目标。在此基础上理解语文课程及其建设,可以形成如下几点认识:
其一,建设具有情趣的语文课程。情趣指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教师提供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激活自身的学习情感,产生浓郁的语文学习兴趣,并在兴趣驱动之下积极思考,加工字词篇章。这样的情感驱动与兴趣结合下的语文学习过程,是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应然基础。
其二,建设具有理趣的语文课程。理趣是在情趣基础上生成的指向理性思维、审美鉴赏创造的学习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加工的是文字和图像,以及教学辅助手段支撑下的其他材料,有大量形象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指向理性思维的成长目标,因而彰显出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所必需的理趣的一面。
其三,建设能够生成智慧的语文课程。智趣思路下的小学课程理解与建设,强调趣是过程而智是目标。激发学生情趣与理趣的过程,最终是为了让学生在字词学习与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生成辨别、判断、创新等智慧。
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上述认识隐含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要素,因而智趣语文课程建设实际上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同时又可以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之下进一步丰富内涵,促进实践。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智趣语文课程建设
由此综述智趣语文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可以认为智趣语文就是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看,又需要注意若干细节,下面通过《小英雄雨来》的教学思考来说明。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经典课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本文教学需要思考如何让宏大的意义建立在学生细致的思考之上,而这正是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是紧扣“小”一字,让学生对雨来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有一种“伙伴”“玩伴”的认识,于是结合文中的“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这段内容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意味着不用多媒体呈现太多的直观画面),这样学生反而更容易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雨来的形象。
二是紧扣“英雄”一词,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雨来这样一个“玩伴”是如何一步步地成长为英雄的。从雨来开始学习“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开始,就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是雨来,就在女老师的带领之下,在艰苦的环境里认真读着那一句、那几个词;其后,再让学生去想象自己的爸爸“换了打扮”意味着什么;最后到雨来帮李大叔转移。基于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去认识雨来成为英雄之前,其实有着一步步坚实的脚印。
三是综合“小英雄”的认识去理解雨来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终彰显出小英雄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通过这样的设计,雨来在学生的心中不再是一个不可接近的英雄形象,而是在自己身边成长起来的形象,这样的认识显然更能够让雨来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三、核心素养下智趣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看,上述案例中的教学设计体现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开放性。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内容由语文学科知识要素(间接语文经验)和语文活动内容要素(直接语文经验)两大部分构成。相应地,课程建设应当通过开放性来保证知识要素与活动要素的融合,智趣语文以趣启智,以智激趣,学生可以在充满情趣、理趣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文章的脉络与主旨所在,譬如上面《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三个环节,实际上就是智趣并存,学生学来不觉生硬。而这样的教学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去咀嚼文中的遣词造句,思考课文描述的逻辑,认识雨来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于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反思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基于文本,同时又具有开放特征,正因为开放,所以才能将学习要素、学习过程的预设等纳入了教学的思路,从而支撑了课程建设的开放性价值。于是,智趣语文、课程开放建设与核心素养之间达到了一个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