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双主”教学模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11-26周家芳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主郊游主体

周家芳

(重庆市长寿区晏家实验小学校,重庆 401221)

双主”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新课改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 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自主要结合起来,用”主导”调动学生的”自主”,掌握学好数学的策略和方法,可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理念对于教育的目标达成和家住实现,对于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指导性作用,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双主”教学呢?

一、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有了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互动所必须的动力。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

师:孩子们,喜欢郊游吗?

生:喜欢

师:到哪儿郊游,带了什么东西?

生:

师:明明和亮亮也喜欢郊游,(引出主题图),在郊游中他们遇到一个与数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

这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经历,是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他们就有话可说,也不陌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不在是枯燥空洞的。

二、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明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生的好奇心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坚持问题引导式教学原则。首先提问要有目的性,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扣教学各阶段环节目标预设出有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 。其次提问要有度。一个班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有差异,因此,在问题的预设中要有难有易,当然也不能过于深奥,不能过于浅显,不然深奥学习无从思考,浅显学生又不需动脑筋,因此要难易适度;提出的问题数量要有度,要做到少而精,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后是利用好教学中的生成问题。现今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会完全的照着预设问题一成不变的进行下去,我们要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及时行质疑和追问,使学生对问题思考更深入,理解更深刻,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三、平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要坚持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开展双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多如:用纸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我都参与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动手折一折,边折边和孩子交流,相信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充分展现出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四、语言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在语言上就要做到精益求精,因此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首先,普通话要标准注意区分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并实现二者的有效转化;其次,因为小学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应当注重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为学生数学语言的学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因此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让孩子说,引导孩子说,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在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愿意说,想说。

教学过程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中,组成教学的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主导-主体有效的相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双主郊游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快乐郊游
一种基于双主仲裁机制的安全编码采集模块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应发挥“双主”作用
快乐的郊游
“双主”教学方法在新装备教学中的探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走,一起去郊游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初中语文课堂应用双主互动式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