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去上学
2019-11-26吴迪/文
吴 迪/文
9 月1 日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一言难尽的日子。愉快的假期如此短暂,开学的到来总是这么突然。又到了开学季,一想起又要投入到繁忙的课业中,我们就忍不住陷入思考:电视剧里,古代的小孩子似乎很少写家庭作业,也没有什么大型考试,更不用上兴趣班、补习班……这样看来,在古代上学好像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啊!等等,事实真是如此吗?让我们随机采访几位古代同学,听听他们的心声。
问题一:你们有寒暑假吗?
这个问题请来自唐代的高才生小明同学为我们解答:
大家好,我是小明。寒暑假?不好意思,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读的学校叫作国子监,是官办的学校,大概相当于你们那个时代的大学吧。虽然没有你们所说的寒暑假,但其实我们也是有几种假期的。一种叫“旬假”,类似于你们的周末,但是我们是每10天才休息1天,家住得近的同学,还能回家看看,像我这种离家比较远的,根本来不及回去,毕竟我们没有高铁啊。另一种假期叫作“田假”,时间就比较长了,大概有一个月。但既然叫田假,顾名思义,是要下田地干活的。我们古代是农业社会,发展农业非常重要,所以学校在每年五月左右会有田假,就是喊我们回家割麦子。农活干完了,假期也结束了,像你们那种假期旅行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的。还有一种假期,是“授衣假”,时间大概在九月。《诗经》中有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就是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九月就要准备寒衣了。这个季节开始变冷,放假是为了让大家回家取过冬的衣服,这样看起来,跟你们说的“寒假”还有点儿像呢。不管怎么样,还是羡慕你们的寒暑假……
问题二:你们也有开学典礼吗?
这个问题请刚参加完开学典礼的小强同学为我们解答:
这种事问我就算问对人了。听说你们现代人也很讲究“仪式感”,不过恕我直言,论“仪式感”,还有谁比得过我们古代人?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记》里面对古代各种礼仪都有具体的规范和说明。你们说的“开学典礼”,我们叫作“入学礼”,是人生中一项非常隆重的大礼。我就给大家讲几个我熟悉的仪式吧。一是“正衣冠”。衣冠整齐、举止得体,这既是对先贤和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学问的尊重。二是行“拜师礼”。不仅要拜自己的老师,还有一位圣人,是老师们也要跟着一起拜的,就是孔老夫子。拜师完毕,要给老师送上礼品,我给老师送的是肉干。礼品并不求贵重,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尊师重教的传统。此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叫作“开笔礼”,包含的内容就更多啦。像是“朱砂开智”,是老师用毛笔在我们眉心处点一个红色的小圆点,就像一颗痣,取“智”字的谐音,希望我们开通智慧。“描红开笔”是老师带着我们写下人生中第一个字,我写的是一个“人”字,我想这也代表着我人生新的开始吧。
问题三:你们的考试难不难?
这个问题请清朝科举考试种子选手小刚同学为我们解答:
一个字,难!听说你们把高考比喻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觉得我们的科举考试才是“千军万马走钢丝”。就从我参加过的乡试说起吧。这个考试每三年在省城举办一次,每次要考三场。听说你们的考试都是一两个小时就结束,也太幸福了吧?我们这一场考试要在考场里待上三天,吃饭和睡觉都在里面,条件相当艰苦,与你们简直是天壤之别啊!好在那次我考得还不错,被正榜录取,成了举人。举人就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那是每三年在京城举办的考试,全国各地的学子都要“进京赶考”,考试过程一样十分艰辛,这次最终录取了三百人,这些人就叫作贡士。贡士就能参加由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了。殿试取中的,叫进士。进士又分三甲,也就是三个等级,第一甲录取的三个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至于我考了第几名嘛,你们就别问那么多了……不过说真的,我更想去参加你们的高考!
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大家还想回到古代去上学吗?其实不管在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古代也好,今天也好,人类追求知识的脚步从来没有因困难而停止。学习永远都是一件值得我们终身去努力、去实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