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中写作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

2019-11-26李定锋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写作水平写作能力

李定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一个普通的初中班级大概有40-60名学生左右,而实施选课走班的学校人数一般也在25-30人之间,其中每一位学生对于写作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并不相同。如果使用大众化的统一教学,就会导致学生们获得的知识并不一致,最终使得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不断下降,对于学生们今后的语文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提升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想要改变这一问题就只能使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教师们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布置作业时也要进行不同类型的作业布置,让学生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习题,帮助自己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可以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让自己满足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针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然后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其提升写作能力。

一、优秀型学生

这一类学生数量较少,自身对于语文写作有着较好理解,具备着较为良好的知识底蕴,所以在进行写作时往往可以完成一篇良好的文章。针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写作教学的指导,主要是对于其写作技巧的指点和写作内容的完善。可以让这一类型的学生多观看一些优秀的写作心得和作品,让学生们以此作为范例进行相关的写作,然后进行对比,找到自己在写作上的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之下进行改正,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不仅仅如此,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将这一类学生写出的优秀文章在学科教室进行展览,或发送到班级的学生和家长群里,或是进行微信推送,或发到地方的报纸上进行刊登。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对于写作提升学习兴趣,还可以激起其他学生们的好胜心,更加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来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

二、良好型学生

这一类型的学生数量也不算太多,他们的文章虽然达不到的优秀的标准,但是其大部分的文章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使用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很有可能让其成为优秀型的学生。这一类型的学生需要加强相关的联系,然后帮助其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可以促使其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这一类型的学生每周写一篇文章进行上交,由教师进行进行面批,对他们的文章进行点评和指教,将其文章当中的优点指出,鼓励这些学生保持自身的优势,认真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良好型的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好的坚实的基础。这样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写作教学效率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中等类型学生

这一类型的学生数量较多,他们的写作呈现出一般的水平,大部分的文章模仿性较强,很少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在里面,所以其写作水平不高。这一类型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在进行写作时没有太多的思考,并且自身没有雄厚的知识库,所以在写作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通过模仿其他人的风格和内容来完成自己的写作作品。这就导致了其写作水平难以提升。因此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应该让其加强课外阅读,提升学生们的阅读量和知识底蕴,在进行写作时便可以有更多的素材利用,甚至可以让其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加入其中,提升其写作水平。并给在日常教学当中要加强对于其写作的指导,开拓这一类型学生们的眼界。

四、下游学生

这一类型的学生数量也不多,他们的写作水平非常低,一般写出来的作品不仅仅是有着语法问题甚至还会出现错别字和语言不通的情况。而这一类型学生主要是对于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日常也没有进行相应素材的累积,进行写作时没有线索和主题。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片段开始写起,老师帮助他们一起扩充,使其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对于其写作的要求要放低,不断的帮助这一类型的学生不断地进步,一步一步的达到相应的目标,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也会给予其相应的鼓励,让这一类型的学生知道自己有能力并给可以做到更好的,建立起写作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最终来提升其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我国初中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不能够进行大众化的统一教学,要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到最大的极限,对于提升其写作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就需要我国初中语文教师认真、耐心的对待每一个类型的学生,提升写作教学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写作水平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