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9-11-26天津市北辰区辰风小学
天津市北辰区辰风小学 于 飞
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身真实情感与外部沟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写作教学时基于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诉诸笔头,通过多联系、多写作的方式提升写作教学质量与效率,顺利完成写作教学目标。
一、情境式写作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们有一种置身其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式写作,借助写作教学方法塑造特定情境,将自己的体验通过作文形式表达出来。网络技术可以利用图画、视频及音频等方法让学生进入某种情境中,并想象自己处于这种环境下的经历,如情感、风景或活动等,激发学生创作欲望,通过写作形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这种类型的写作多为读后感、阅后感之类的。
如,完成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解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将作者王维的经历与背景讲述出来,让学生对诗人所处的年代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得学生理解诗人的无奈与思乡之情,接着想到自己小时与朋友分离的不舍之情,带入学生自己的感情,更为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感情、家乡等主题的写作。
二、利用网络丰富内容
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还能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理论知识中,由于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通过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会在阅读思考中归纳不一样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把自己日常通过阅读积累的素材和方法应用到写作中,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是要严格要求学生,端正他们读写的态度,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一部书后写读后感。
例如在《找春天》一课上,教师可以以题入境,让学生写以“春天景色”为题的作文,同时,启用多媒体加深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沟通,视频中展现“泉水叮咚声音、冰雪融化的景色、草长莺飞的画面、虫儿鸟叫的声音”等,学生被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唤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写作素材的培养和写作兴趣的激发。多媒体的直观性和画面性符合学生的喜好认知,便于幼龄段学生心灵的触动,更加容易在身临其境的课堂上触发写作欲望。唤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谜语激趣、故事激趣,表演激趣等,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的开展合理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
三、课内外写作融合
课堂教学要重视阅读的方法,针对阅读教学进行单项训练,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进而提高写作技巧和水平。课堂内阅读的内容是有限的,往往不能提高学生们阅读能力的程度,也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们的阅读面,从阅读中吸取可以用到写作中的知识和养分。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把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巩固课堂内的知识,也有利于提升课堂质量,让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学生们从课堂内和课堂外的阅读中学习,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有关于语文学科的课外活动,也可有助于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比如:讲故事、演讲或是朗读一些精彩的片段,可以借此大大提升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不仅能够高效地提升学生们的语文能力,而且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写作,对他们写作具有巨大的作用。此外,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视频、影视剧读后感的写作任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的优势。
四、优化作文评改方法
传统作文评改中,教师根据文章的语言表达、中心思想、学生的性格以及写作水平等综合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反馈给学生,这种反馈通常具有滞后性,且意见单一。
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审阅学生的作文,标注文章出彩以及不足之处,将评改结果即时发布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学生的文章,让学生之间相互评阅,还可以让网络参与者共同评改,征集多方意见,将传统教师单独评改的模式发展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以及网友参评的作文评改模式。此外,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创办校园作文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征文,定期评选优秀作文,在平台上展示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开辟网络作文信箱,学生可以发送自己的作文,也可以通过此信箱与管理者交流,解答学习中的困惑。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时,要求教师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培养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提高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