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1-26陈昌权

小学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涂色正方体长方体

☉陈昌权

数学思维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照一定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数学思维相对于思维来说,最主要的特性表现在其思维的材料和结果都是数学内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本文试从以下三点来进行探讨。

一、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及其培养

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的、有根有据的思维。

第一要从明确概念上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周长为线,面积为面。了解数学概念以后再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演绎、再由一个面推及六个面,最后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总面积的计算。

第二从准确判断上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准确是对某个事物的性质、现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数学判断是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式。表达数学判断的语句又称数学命题。判断是由主概念、谓概念和联系词三部分组成。再以求长方体的周长为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棱长的概念,找出长方体的总棱长,在求12条棱之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从符合逻辑推理上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符合逻辑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形式。一般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比如下面这个题目: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根据如图所示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每个数字对面上的数字是什么。

再指导学生做逻辑判断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来思考:根据正方体的特征,相邻的面一定不是对面,所以面“1”与面“2”相对,面“3”与面“4”相对,“5”与面“6”相对。

即:1对2,3对4,5对6。

二、从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上看

一要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把培养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二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三要顺着学生的思维,重视学习过程;四要重视数学语言的表述,让每一堂课都上到最好。例如在讲授求解垃圾桶面积之和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该物体的形状特征,找出学生易忽视的垃圾桶有口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计算总面积:上下底面积+四个侧面积再计算开口的面积,最后两面积之差,求出此垃圾桶的总面积。再如:一个立方体木块,6个面都涂上黑色,然后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27个小正方体,其中有三个面是黑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两面是黑色的有多少个?一面呢?没有涂上黑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

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大正方体每条棱长上面都有3个小正方体,所以三面涂色的都在顶点处,所以一共有8个。

两面涂色的有:(3-2)×12=1×12=12(个),

一面涂色的有:(3-2)×(3-2)×6,=1×1×6,=6(个),

没有涂色的有:27-6-12-8=1(个),

最后得出有三个面是黑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两面是黑色的有12个,一面涂色的有6个,没有涂上黑色的小正方体有1个。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各种能力都在形成中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合理地选择学习内容。当然,也需要设置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目的。

学生刚开始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一点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课程学习的模式和流程,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再在简单内容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融入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以此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层次性的内容设计,不仅能够保持住小学生对数学逻辑性的兴趣,还能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真正地获得良好效益。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培养小学数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需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能力解决数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逻辑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要及时的更新数学教学的观念,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的积极主动,从而为小学生更好的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衔接做准备。

猜你喜欢

涂色正方体长方体
制作长方体盒子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怪兽涂色
谁和谁搭档
怪兽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