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其分,行之有效
——谈“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019-11-26周广文
☉周广文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当今教学的趋势,如何把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每位教师最为值得关注的课题。现我以“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为例,谈谈使用信息技术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媒体强大的信息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学习之前,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同时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树叶、蜻蜓等例图。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容易解决此问题。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了多张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教师把下载的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网页,学生可自由浏览、分析、比较。他们原本已有的“对称图形”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特点,激发学生自主搜索的欲望
“画图”是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必修内容,学生把在“画图”中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数学课中,能很好地辅助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扩宽了学习空间。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教学中,学生在对网页上的图形进行充分分析、概括后,初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进而启发学生:“既然轴对称图形有这样的特征,那么怎样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要求学生打开“画图”,运用各种工具,自由绘出一个或几个轴对称图形。学生根据所学概念的特征,在“画图”中自由创作。有的直接用鼠标拖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对其进行复制、旋转,再移动到一起;有的拖出一个长方形,再拖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们按轴对称的要求进行组合。有的甚至画出颇有创意的轴对称图形。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同时激发起他们创新性思维,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画面。除了运用“画图”工具,在本节课中学生还能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进行“创意拼图”。让学生设计出一幅庆祝元旦的图案,并要求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这样全体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不同,进程都不同。课堂充满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结合信息技术特点,构建民主、开发、高效的课堂教学
现行大班级授课形式下,往往为了保证学生在良好的秩序中学习,教学过程中常是学习较快的学生主宰课堂,学习较慢的学生不敢发表观点,从而逐步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现象都是课堂管理缺乏“民主”的反映。在常规环境下,教师需要走到学生中巡视,检查学生的课堂作业情况。而这种巡视是低效的,有的学生没做完,教师就已走过去了;有的学生做完了,老师还没有巡视到,只好坐在座位上等待。还有,学生的作业不能资源共享,只有自己或小组内同学可以看到,造成了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我们运用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改变课堂管理方式,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教师用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个别或小组指导。学生可以把在机上做的作业上交到教师用机上,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查阅到并及时反馈评价。这样都使课堂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其次学生的作品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及时共享,学生可以在独立完成以后,打开其他同学的作业,从中得到启发,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体现课堂管理的开放性。
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学生使用“画笔”所画出形状各样的轴对称图形都可以在教师用机上显示出来,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每一位学生已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工作,并可以在大屏幕上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以启发其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打开思路。学生完成自己的“轴对称图形”后上交后,还可继续创作下一幅。这样,有的学生创作出一、二幅,而有的学生创作出七、八幅。学生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地向学习目标迈进,并享受创新、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管理模式,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课堂整合实践中的探索和研究,我发现在教学中只有摆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动画模拟、反馈、个别辅导等,使其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形成良性循环,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