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情境化教学分析和探索
2019-11-26李顺林
李顺林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大界完全小学,湖南 永州 425600)
情境化教学并不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但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还不成熟,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如何在低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化教学,就值得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思考。
一、创设游戏情境,寓教学于玩乐之中
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所在,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情绪始终处于一种高涨的状态,其思维也较为活跃,所以如果能够将游戏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必然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现代教育也提倡教学的寓教于乐,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遵循其身心的发展规律,因此在情境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游戏化的情境,从容让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摸物体,猜形状”的游戏情境:教师在一个黑色的袋子里装进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形状的教具,然后将学生按四个人一组进行分组,并让学生先后伸手进去摸一摸,同时说出摸到的形状,最后拿出来进行验证,看哪一组的学生猜对的最多。这样,通过一个游戏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因势利导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只有回归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才更能发挥其作用,也才更有意义。确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做了明确的要求,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境,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生活。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小小商店”的生活化情境: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给每一个小组制定一个购物的任务,然后教师扮演商店的老板,学生扮演顾客去教师的商店中买东西,在教师不提示的情况下,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看看哪一组能够顺利的完成购物的任务。这样,通过一个小小生活场景的引入,自然的把生活和数学教学结合了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知识,一举两得。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索思考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是有效的学习。确实,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味的灌输知识,而不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那这些知识也不能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师要改变知识单向传授的方式,积极的创设一些问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诱发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除法,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需要运用简单除法的情境,然后在其中创造一些矛盾和冲突,以此来引发问题,并诱发学生思考。比如:小明是动物园的猴子管理员,他现在管理了两个猴子,如果要求他把5、6、8、9、11个桃子分别分给两个猴子,他应该怎么分?这时会产生5、9、11个桃子无法平分的情况,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和思考,然后再引入“余数”的学习。这样,经过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余数的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学生自然理解的会更为深入。
四、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手脑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确实,实践操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通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知识进一步的内化。因此,教师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积极创设一些实践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探索、去发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促进学生手脑的协调发展。
总之,创设有效且适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情境化教学的实施教师要仔细的进行尝试,积极的展开探索,从而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