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9-11-26覃梅
覃 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洛东镇中心小学 广西 河池 546305)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任何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基础阶段,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探索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并在一定的方向上开展教学活动。
1.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何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的学习氛围,真正地把阅读教给学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请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等。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阅读的主人,不要唯老师是从、唯书本是从,更不要跟在老师的身后,做老师的小跟班,而要学会做自觉、主动而有深度的思考者和行为者。主导学生思维的不是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自己想读什么、应该怎么读,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主人。
2.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3.提供迁移机会,巩固阅读方法
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老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的学习。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教师要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4.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都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即便是阅读题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对的就能得到相应分数,如果偏离了标准答案,则是错误的。这种评价方式单一片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并且教师要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品德、思想、言行等多方面的考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相应鼓励和表扬。同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捕捉学生在阅读中展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比如,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或讨厌文章中的哪一个人,并说明理由,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虽然有争论、有异议,但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不仅强化阅读教学效果,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总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文本的讲解。提升阅读有效性的关键还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增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