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速滑运动员选材对训练的影响

2019-11-26王成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

灌篮 2019年21期
关键词:基础训练滑冰选材

王成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

一、速滑运动员的选材

执教速滑队以来,本人紧紧围绕为新疆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自治区全运会的参赛目标,着力抓好运动员选材工作,完成输送、注册、参赛等工作。多年来共向自治区专业队输送运动员15 名运动员,其中现有6 名运动员选调至国家集训队;两名运动员达到国际级健将、五名运动员达到国家级健将,在世界及全国各类速度滑冰比赛中共获得:青年世界杯速度滑冰比赛第一名2 个、第三名1 个;世界青年速度滑冰锦标赛第三名1 个;亚洲青年速度滑冰锦标赛第二名1 个、第三名1 个;全国青年速度滑冰锦标赛第一名4 个、第二名3 个、第三名1 个;全国速度滑冰冠军赛第一名1 个、第二名1 个、第三名3 个;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第一名1 个、第二名4 个、第三名1 个;并有两人两项破国家纪录、4 人7 项破自治区纪录,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练员。其中朱佳璠在2016 年1 月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男子团体追逐赛获金牌;金亚男2017 年1 月,在意大利青年世界杯速度滑冰比赛男子1000 米获金牌;刘泽昊在2018-2019 赛季全国青少年速度滑冰锦标赛男子甲组1500 米获金牌。

但是,笔者在多年从事速滑队运动员选材工作的过程中却发现,“选苗难、育苗难、成苗难”已经成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三大难”。这“三大难”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选材环节,要从众多学员中选拔出来具有短道速滑运动天赋和发展潜力的“好苗子”非常难;在经过重重困难选拔出了“好苗子”之后,要“育苗”、“成苗”,同样也非常困难,具有短道速滑运动天赋和运动潜力的“好苗子”在“育苗”过程中半途而废,选择放弃的情况并不少见,而运动天赋和运动潜力本来就不非常突出的一部分“苗子”就更容易遇到障碍和困难,也更容易放弃。正是因此,在短道速滑运动员培养工作中,往往“成苗”率非常低。然而,虽然说,短道速滑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三大难”涉及了选材、训练等多个环节,但所有的工作却都是在选材的基础上开展的,在选材环节,能否按照科学的标准选拔出真正适合短道速滑运动的“好苗子”,将会对后期的运动训练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中,由于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领域中训练条件之间的差距、训练方法之间的差距、训练手段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个人先天条件”层面的影响反而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如果能够在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选材环节,就重视这一问题,尽可能采用科学的选材理念和先进的选材方法,将具有短道速滑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运动员选拔出来,无疑会为后续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进而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成苗率”。

二、我校短道速滑队年龄特点

我校队员平均年龄为(20±2)岁,平均训练年限为(9.4±1.6)年,开始训练平均年龄(10.6±1.4)岁;10 名备训队员平均年龄为(16.9±3.1),训练年限为(7.2±1.5)年,开始训练年龄为 (9.7±1.5)岁。所有队员平均年龄为(18.1±2.2)岁,训练年限为 (8.1±2.2),开始训练年龄为10.1±1.2 岁,年龄最小的为14 岁,最大的为24 岁,10 年以下训练年限队员仅5 人。20 岁以下队员占70.6%,20 岁以上队员占29.4%,90%队员是1996 年后出生,队员的年轻化特征非常明显。

三、制定科学训练计划

选材和训练是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培养成效,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成苗率”的两个关键。在上文分析了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工作的重要性和我校短道速滑队队员的年龄特点之后,以下就针对如何制定科学的运动训练工作,确保短道速滑运动训练的科学、有效开展进行了探讨。

对于刚刚接触短道速滑运动训练、刚刚正式进入短道速滑运动训练的少年儿童运动员而言,首先开展的是基础阶段的训练。基础训练阶段,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科学选材的继续。在完成了选材工作之后,如何科学、扎实、有效的“育才”是教练员的重要任务。而要科学、扎实、有效的“育才”,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认真抓好基础训练工作,通过基础训练的科学、有效开展,在全面打好少年儿童短道速运动员身体素质基础的同时,夯实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技术基础。而基础阶段训练的持续时间通常比较长,在较长的这段时间内,是否能够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并以此来指导运动训练工作,就成为了影响运动训练成效的重点。而盲目训练虽然短期看不出明显的问题,但是长期看来必然会影响到短道速滑运动员成长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基础训练阶段,教练员就要注意根据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短道速滑运动的技能掌握规律,制定一份长期有效的训练计划。一般来说,在制定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计划时,可以将2 年作为一个训练大周期,即:训练的1-3 年是基础训练阶段的第一个训练大周期;训练的3-6 年则为基础训练阶段的第二个训练大周期,并分别为以上两个大周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在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第一个大周期训练中,由于大多数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都是刚刚开始接触正规的短道速滑运动训练,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训练意识和训练习惯,对于训练的目的通常也不够明确。所以,在制定基础训练阶段第一个大周期的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时,要注意关注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意识和训练习惯的培养,同时注意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规律和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理论制定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训练计划,并注意不同运动员训练计划之间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例如:对于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而言,7-11 岁是动作速度发展的敏感期,那么在制定训练时,针对年龄在7-11 岁之间的运动员,就可以有意识的侧重动作速度训练,以尽可能提高训练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在完成了第一个大周期训练之后,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就要开始逐渐进入第二个大周期训练之中。由于在进入第二个大周期训练时,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已经完成了为期2 年的训练,并形成了基本的训练意识、训练习惯,具备了基本的训练能力,已经了解熟悉并且能够适应和习惯短道速滑运动训练了。所以,在制定第二个大周期训练计划时,不但要继续关注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开始培养和发展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并逐渐增加专项技术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的比重,为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后期专项运动水平的快速提高奠定基础。例如: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实际,合理安排一部分有氧耐力训练,或者是合理安排一部分循环跳跃练习等有助于发展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内容。但是,教练员要注意,在第二个大周期训练中虽然训练的专项化程度有所提升,训练内容却要尽量做到多样化和趣味化、训练手段也尽量做到灵活多变,以保护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避免出现腻烦心理。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选材和训练是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成苗率”的关键,教练员应从选材环节就做好“选苗”工作,并通过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确保“育苗”质量!

猜你喜欢

基础训练滑冰选材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小老鼠滑冰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