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河流域的民间故事与壮民族心理生成探析
2019-11-26黄振中
黄振中
红水河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是广西的母亲河,它流经的区域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上游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的南盘江,在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与北盘江汇合始称红水河,自西向东横穿广西中部,至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改称黔江。红水河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而得名。本文以来宾市的民间故事为例,探析壮民族心理生成。
一.红水河流域自然环境与民间故事
1.红水河流域概况
红水河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的南盘江,全长659公里。红水河位于云贵高原与华南丘陵的过渡地带上,水流落差比较大,由于河床深切,坡降大,河水湍急,是典型的山区河流的特点,地貌复杂多样,同时又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带上,气候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红水河流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赋存与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地理单元,同时在文化上也独具特色的区域。[1]该地区是我国大西南一个重要的民族走廊,居住着壮、汉、瑶、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来宾市的麒麟山人是该流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化石和遗址之一,来宾麒麟山人属于智人阶段,根据体质人类学测定,他们与现代壮族有遗传关系。[2]该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是典型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社会结构是土司制与“亭棚”制,来宾市的忻城土司衙门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建筑,被誉为“壮乡故宫”,是研究我国土司典章制度重要的事物例证。
2.红水河流域的民间故事
红水河流域从经济文化类型看,红水河文化是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文化;从民族文化特征看,红水河文化是以壮族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从区域性文文化特征看,红水河流域是云贵高原与华南丘陵低地文化的结合部。该流域的文化具有开放性、宽容性、坚韧性、滞后性等特点。[3]民间故事是特定地区文化与历史的见证,民间故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宾市的民间故事主要包括远古神话、地名传说、风物传说、人物传说、恩怨故事、幽默故事等内容,通过民间故事的解析可看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二.远古神话与祖先崇拜心理塑造
创世神话指的是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的神话传说故事。在红水河流域壮民族中流传着开天辟地的神布洛陀和盘古,他们同属于壮族远古神话人物,都是壮族先民原始的开天辟地神,盘古的原型来自于布洛陀。布洛陀是壮族五大支系中的布土支系和簿侬支系信仰的创世主神,盘古则是壮族五大支系中的布壮支系和布依支系信仰的创世主神,他们有各自的信仰圈,都处在壮族重要的聚居地,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地理分界线:以桂中地区的大明山为中心,往西是布洛陀的信仰圈,往东是盘古的信仰圈,不同信仰圈的存在说明壮族内部有不同的支系存在,而来宾市的大明山正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4]是红水河流域壮族文化心理的典型反映。
在探究盘古神话文化中,盘古神话的人物有雷公、土地神,盘古的父母和妹妹。因雷公下到凡间贪杯海喝,不行使行云下雨的事情,土地神到玉皇大帝告状,雷公将土地神打跑后睡觉,致使天下大旱。在人们的帮助下土地神将雷公抓获并要杀雷公,盘古兄妹救了雷公。雷公为报复人类,决定将凡人杀光。雷公为报答盘古兄妹的解救之恩,雷公用葫芦救了盘古兄妹,世间只剩下盘古兄妹,并结为夫妻繁衍后代。[5]后人将盘古兄妹为盘古爷和盘古奶,在来宾周边地区一个岩洞中的盘古庙所供奉的就是盘古兄妹的神像。这是流传在来宾地区最重要的创世神话,是对祖先崇拜的体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先民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一种“以我为关照主体”的体验性,表现出了一种直觉性和根源性的思考,是壮族人民精神形成的源泉和核心以及对人的生命本能的体现,凸显了壮民族独特的思维能力。生命之源包含的壮族人对个体生命和宇宙生命的独特认识,不仅加强了壮族人对生存意义的思考,更成为壮族人生存观的坚实基础。[6]可以说,壮族的盘古故事直接塑造了壮民族的民族心理硬核。
三.人物传说与英雄崇拜心理建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英雄的崇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英雄无一例外都来自于人民,是人民创造了英雄。英雄崇拜心理在各个民族都存在,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人们与自然社会作斗争的结果。在壮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生长了民族崇拜心理,这体现在人物传说、恩怨故事。
一是中原文化对壮族英雄崇拜心理的影响。在红水河流域流传着《薛仁贵在象州》[7]的故事,讲述了他扫除草寇,解救百姓,以及当地群众对薛仁贵将军的怀念之情。薛仁贵是唐代的将军,是百姓心中的英雄,他往往是除暴安良的代表,薛仁贵的故事在来宾一带流传,可看出中原文化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原文化与壮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塑造了壮民族的英雄崇拜的心理。
二是自然环境对英雄崇拜民族心理的建构。故事《谭特辽》[8]讲述了谭特辽与皇帝斗争,为百姓争取美好生活的故事,是壮民族的英勇人物。谭特辽的故事是本民族流传下来的英雄故事,他与皇帝之间的斗争,反映了百姓反对压迫,为了拒抗官兵,他在神仙和母亲神灵的帮助下挑山围海,最终不知所踪。此类故事有《高户仙传奇》《独齿王的传说》《兄弟除妖》《恭冶长的故事》《生葬九代王》等,这些故事塑造了为民除暴安良,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通过对类似谭特辽等英雄人物的塑造,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壮族人民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当人们不能应对自然环境是,就塑造了一个个英雄形象来与大自然作斗争,体现了壮民族对英雄崇拜的民族心理。
三是社会环境对民族英雄崇拜心理塑造。这类故事有《达架》《卡厄与卡勒》《龙师与火帝》《龙姐与桃儿》《富姐与穷妹》等。在《达架》[9]的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儿,她聪明、美丽、善良,但他遭受了后母的虐待,经历了种种苦难,最终成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不管是神还是人,都具有善良、美丽、勇敢、勤劳的特点,虽历经磨难,但最终都战胜困难过上幸福的生活,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壮民族对人性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赞许,具有嫉恶如仇的心理。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和崇拜,彰显了人们对自我力量的肯定。
流传在红水河流域来宾地区的故事传说,既有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有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反映,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和无助交给英雄来实现,在英雄故事中实现人生的目的,在对英雄的崇拜中将民族的信仰与世界统一起来。故事中有人和神的对话,现实与想象的交织,塑造了壮民族的英雄崇拜的思维方式,表达了壮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
四.幽默故事与现实生活心理调适
幽默是人类独特的品质、能力和交际方式,根据其同语言的关系,幽默可以分为言语幽默和非言语幽默。言语幽默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现象。壮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创造了许多幽默故事,对现实生活关注的幽默思维塑造了壮民族开朗乐观、幽默的民族心理特征。
在《渔夫与皇帝》的故事中[10],渔夫、蚂蚁、喜鹊、猴子等通过智慧将皇帝带到海上,皇帝乘坐瓦缸去东海寻求长生不老,渔夫让皇帝敲击瓦缸自己打鼓欢迎东海龙王,结果皇帝敲打瓦缸破裂后沉入海底。渔夫通过自己的智慧惩治了不义的皇帝。《县官吃螺蛳》的故事中,[11]讲述了县官因将“螺蛳”误听为“罗四”,对罗四施以重刑的故事,以“谐音双关”的幽默手法,讽刺了县官的是非不辨,迂腐无能。《智斗猩猩婆》《特堆的故事》《特免的故事》《“铁公鸡”和“铜钱串”》《秀才与土司》《勒架应对讽举人》《阿莲的宝葫芦》《打马免粮》《大藤峡上鹅吃谷》等故事反映了当地群众的智慧。
壮民族借助幽默的语言,使用修辞手段与逻辑技巧综合运用,创造了大量的幽默故事,通过使用幽默的语言交流思想,以此调节生活中的困苦,通过幽默的故事管理自己的情绪,在紧张与焦虑中调适自己的心理,从而获得一种轻松的心情,减轻心理的压力,给生活以娱乐。
五.结语
红水河孕育了丰富的壮民族文化。在红水河流域中流传的远古神话、地名传说、风物传说、人物传说、恩怨故事、幽默故事等仅仅是红水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壮民族心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该流域的民间故事、传说的解析,可以深入理解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幽默故事对壮民族心理的塑造。这一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塑造了壮民族的心理,祖先崇拜是其世界观的反映,深刻影响着壮民族的心理,成为壮民族重要的精神图腾。英雄崇拜是壮民族面对困难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反映了壮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幽默故事则是壮民族对生活的积极心理倾向,以此调适自己的心理情绪,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壮民族的心理,是壮民族心理生长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