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与燕梦卿形象之比较
2019-11-26黄玲玲
黄玲玲
在《红楼梦》与《林兰香》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薛宝钗与燕梦卿,她们都是封建社会中的完美淑女形象,不仅有着无可挑剔的容貌,还有德才兼备的品行,近乎完人,但她们最终仍然走向悲剧的命运。尽管表面看起来她们几乎相同,但从精神层面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二者还是有着自身独特的东西。
一.花容月貌与德才兼备
燕梦卿与薛宝钗同是两本书的主角,她们都以标准的封建淑女的形象出现。从外表上看,二者均呈现出一种符合封建时尚的古典美,既拥有令人倾倒的花容月貌,又不乏大家闺秀的淑仪姿态。在《红楼梦》第四回:“不想如今忽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黛玉第一次进大观园时,王熙凤见到她时便说:“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王熙凤虽有讨好贾母之意,却也真实的反映出黛玉之美。宝钗的出现人人都说黛玉不及,文中没有出现宝钗的外貌描写,但通过与黛玉之比较,定是与黛玉不相上下之貌。在《林兰香》第二回中,耿朖眼中的燕梦卿:“红不施朱,白不敷粉。一双秋水,藏多少幽情;两道春山,蕴无边秀气。欺小蛮之杨柳,不短不长;胜潘女之金莲,不肥不瘦。”他见过梦卿之后,回到家思念成疾。一个是被誉为群芳之冠的牡丹,一个是气质高洁,幽闲贞静的兰花。
除了出众的容貌,她们的才能也是无可挑剔。薛宝钗才华横溢,唐诗宋词,元人杂曲,明清传奇,皆博闻强记,样样通晓;品诗论画,则句句在理,条条是道。她在探春料理大观园时展现了高超的治家才能,将贾府的花园承包与看门的老妈妈,赢得了双赢的结局。梦燕卿所生活的环境并没有薛宝钗在贾府时那样复杂与富丽。她的出身也并没有薛宝钗那么高贵,她只是出身于普通的官宦之家,最后也只是嫁给耿朖这样的普通官员。她精通诗词,因此与爱娘成为知音。她还擅长绘画,她在生前曾给爱娘那个画过一幅小像,见过的人不无称赞。在治家方面她也井井有条,从来不亏待下人。薛宝钗与燕梦卿赢得府里上上下下喜爱的原因,除了无可挑剔的容貌与才能之外,最重要的是她们贞静稳重的德行。
在封建时代的女子讲究“无才便是德”,女子除了模样标志外,更讲究的是性情好。宝钗的恬淡和素雅、安分是她稳重的表现。她时时刻刻用封建礼教的标准去约束自己,紧守做“女儿”的本分,她反对黛玉看《西厢记》、《牡丹亭》等杂书,也不喜欢香菱学诗,她才华横溢却从不表现自己,连贾府里最令人憎恶的赵姨娘都对宝钗心悦诚服。
她在许多时候都是真心实意对待别人,她知道邢岫烟家里贫困,多次暗地里帮助她,湘云的父母早逝,倚傍于叔父,她也能体会到湘云的不易,替她想出了螃蟹宴的点子。黛玉病了,想到黛玉父母双亡,吃药的诸多不便,她便每日差人送燕窝去,劝解黛玉不要读那些“杂书”,最终将黛玉也感化。她这种来自女儿家的细心与善心是发自肺腑。宝钗的“识大体”在贾府上下亦是众口赞誉。无论何人宝钗都能与之和平融洽地往来共处,她尽量避免口角是非,从不卷入矛盾纠葛。
与宝钗相似的是燕梦卿的德行也是如此,她是一个德貌容工“四德”俱全的女性,作者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女性形象。故事一开始,燕梦卿的父亲就遭人陷害,正要嫁入耿家的她毅然决然的替父入宫为奴,后父亲沉冤得雪之后,耿朖早已另取正式,燕梦卿愿意以妾的身份嫁入耿家,她说:“盟号既申,虽无夫妇之实,已有夫妻之名。名分既定,又适他人,则与再醮何异?”因此,她以妾的身份嫁入耿家。因为她的稳重持家,使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十分喜爱她,后遭来四娘香儿的陷害,使耿朖对她渐渐疏远。她时常劝诫耿朖要洁身自好,亦是让耿朖既喜欢又害怕听。即使遭人陷害,燕梦卿也从不为自己辩解,她认为妇人不该多言,导致误会越来越深。尽管耿朖对她百般疏远,她却还是在耿朖生病时为他断指疗伤,在他出征时为他割发缝制战衣。最后却因为被耿朖抛弃悲伤而亡。因为她的德行高尚,直至她死后还是一直被人祭奠、怀念。她相较于宝钗而言,所做之事可以说是震惊当时朝野,无人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她的德行比宝钗的更为高尚与突出,更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标榜。在孟燕卿的身上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女儿的本分”,她甚至聚集了许多士大夫所追求的“忠、义、孝、信”。但是就是这样两个完美的女性,却在爱情和婚姻上遭受不幸。
二.婚姻上的悲剧
宝钗是大观园中女子才德最突出的人,就算她不打算嫁到贾府,宝钗的才貌也无非是为备选宫廷,陪侍更高层的皇亲国戚,或作为“闺中游戏”来装饰点缀一下富贵人家的闲适生活罢了。所以在她落选选秀之后,她便将目光转向贾府,一开始就营造出“金玉良缘”的说法。但宝钗也深知黛玉与宝玉的感情,所以她一直都在克制自己的感情,从未将对宝玉的爱慕显现出来。宝玉一直不愿在仕途上有所进益,宝钗时常劝阻,加深宝玉与她之间的距离。成婚过后,她并不像普通的妻子一样变得琐碎,她依然还是劝宝玉走上仕途。她和宝玉之间并无爱情,在成婚当天宝玉掀开盖头那一刻,发现不是黛玉,痴痴傻傻昏睡了过去,也不顾宝钗的难堪。但为了家族的一切,宝钗只能选择嫁给宝玉。在这场政治联姻中,宝钗只是一个牺牲品。在没有爱情维系下,宝玉最终还是抛弃宝钗,出家为僧。就算宝钗不嫁给宝玉,她最终也会嫁给另一个“宝玉”。宝钗力求成为一个封建时代所要她成为的女子的样子,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相较于宝钗,燕梦卿则更为悲惨,她与耿朖的婚约是早就定好的。但耿朖的资质远不如宝玉,并且妻妾成群,嗜酒好色,他从不尊敬女子,认为女子不过是把玩的工具,是一个“性不自定,好听人言”的平庸之辈。他虽然对梦卿替父戴罪感到佩服,也对她婚后治家感到满意,有过一段恩爱的日子。但他忌讳女子的“名”和“才”。在他看来,“妇人最忌有才有名,有才未免自是,有名未免欺人。”因此,在他迎娶梦卿之前就在想:“我若不裁抑二、三,恐将来与林、宣、任三人不能相下。”他任听别人对梦卿的污蔑,误会她、疏远她,在寄回的家书中唯独没有写给梦卿的诗。梦卿惊呼“可见那人已将小妹当作死之久矣!”,这是造成她死亡的直接原因。在以“丈夫为天”的封建社会,被丈夫抛弃与死又有何异。
两本书的作者都对女性抱着深切的同情,这些女性的才能早已超越了男性,但却只能在男性的压迫下走向悲惨的结局,作者在深思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总总不公,揭示出封建社会女性悲惨的生存状况和不可避免的悲剧。
三.精神层面的不同
燕梦卿与薛宝钗最大的差异在于她们情感上与精神上的不同。燕梦卿的内心纯真未泯,透过心灵的面纱还可感受到几缕情愫的颤动;耿朖娶了五房妻妾,燕梦卿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她的内心还是极度渴望得到丈夫的爱,以至于在失去丈夫之爱时,承受不住撒手人寰。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着那份纯真的爱。另一方面从她对待下人也能看出她对下人的真心,她对自己的侍女情同姐妹。在她死后,有一回大家在怀念她之时,纷纷拿出她曾经送的礼物,家中竟无人没收到过,可见燕梦卿对众人之好。她无辜被人陷害之死,不曾替自己辩解过半句,她活在妻妾成群之家,却无法保全自身,导致最后的惨死,可见其内心还是十分单纯。心无害人之意,却也无防人之心。
与之相较之下宝钗则显得城府颇深,她活在比燕梦卿复杂的多的环境之中,却始终能独善其身。在她偷听到红儿与小丫头的悄悄话时,为了脱身,嫁祸给黛玉。也许那只是她一时情急的权宜之计,但是也可看出宝钗的心机之重。曹雪芹以“无情”二字概括了宝钗的情感特点。在宝钗的心目中,孔子、朱子乃是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圣人”,她批评探春“把朱子都看虚了”。礼教的羁靡并未使她感到沉重、压抑和窒息,相反,她“坦然自若”,她虽是少女豆蔻般的年华,却不断的压抑自己,所穿戴之物都是十分素净,并不像少女所穿。婚前,她克制自己对宝玉的情感,婚后,她还是心心念念希望宝玉走上仕途之路。除了在感情上的克制她还带着浓重的封建贵族气质,在金钏儿投井自杀时,王夫人内心十分愧疚。她却为了讨好王夫人将人命贬的一文不值,可见她的寡情与冷血。
《林兰香》的作者为了塑造出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所以他的笔下燕梦卿的形象不管从表面还是内心,都是完美无瑕的。她带着封建女子的光环,她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选择。她明明可以另寻人家再嫁,但是她却墨守成规不顾一切还要嫁给耿朖。她明明可以为自己辩解,解除与耿朖之间的误会,她却紧守妇道不肯多言一句,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戕害致死的悲剧人物。而《红楼梦》中所塑造的人物则更为复杂的多,曹雪芹抱着“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的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来塑造薛宝钗的形象,真实、全面而又深刻地展示出其聪慧、善良,温柔、豁达、顺从、乖巧、世故、迁腐、虚假、冷漠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性格特征,从而使她成为一个美丑兼备,贤愚兼存的现实人物;人们对宝钗的评价也往往褒贬夹杂:欣赏她的聪明才智,赞许她的温柔体贴,同情她的不幸命运,嘲笑她的“随分从时”,嫌恶她的冷漠无情,批判她的道学气和功利欲,……总之,这个复杂而又丰满的艺术典型令人玩味无穷,体现了特殊的审美价值。纵观二者之精神层面不同,才能体现出二者性格上的不同,找到二者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更能看出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