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1-26李进
李 进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春城实验学校,江苏 镇江 212400)
前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体系和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启蒙学生思想,树立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最重要的两大教学内容,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学生接触外界思想,选择性吸收积累间接经验重要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必要过程。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的语文的阅读教学,多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一举多得、成效显著的高效教学活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阅读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理应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现有的阅读教学不足提出可行性优化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
(一)社会对阅读的认识不到位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 提升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通力支持,但是社会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偏差。有的家长认为阅读就是看书,只要孩子能认真看书就说明孩子的阅读能力足够;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能力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挤占孩子的阅读时间用于学习其他特长学习;有的家长则是要求孩子只能阅读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文章,限制其阅读范围。就学校和教师来说,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大都会重视阅读教学,但普遍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训练上,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对文后练习题做出正确解答。这种做题技巧与阅读能力培养有关系,但是侧重点不同,带有一定的应试性。这种阅读教学观念的偏差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的到有效的培养。[1]
(二)学生的阅读兴趣欠缺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形象性思维在思考问题中占据优势,理性思维不发达,很少根据事物的价值决定自己为事物付出的努力,无法实现长时间的关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两个因素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学生的兴趣,二是学生周围的团体环境,学生很容易在团体活动中相互模仿,“看样学样”,即便对事物的价值不太了解,他们也会在团体氛围的影响下乐此不疲地为之努力。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大都比较严肃,阅读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兴趣需求相去甚远,学生会在教师的要求之下进行阅读行为,但是在学生群体中并不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不会主动在阅读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比较差。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优化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环境会影响人的发展,人会不自觉的模仿环境中地有关事务,这一点在小学生中更为明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环境的营造,让阅读环境成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一大助力。首先,要在形式上营造阅读环境,如在班级内部建立“阅读角”,让每位学生都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籍,集中在阅读角里,相互借阅,在促进学生友好交流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角的存在和相互借阅的形式都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感,提高对阅读的关注度,班级还能以阅读角为基础创办更多的阅读活动。[2]其次,要提高阅读环境的质量,最显著的就是要为学生寻找最适合他们阅读的内容,如儿童报刊杂志、少儿小说名著、名家散文小诗等,要定期在班级里在举办专门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班级同学面前分享自己对某些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却得不到较好的阅读效果,究其根本,就是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区分阅读方法和做题技巧,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的时候不以能在文中找到正确答案为目标,而是要用一切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其次,教师要在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课本文章和课后练习文章开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训,减少额外的、刻意的阅读教学,节约课时,给阅读教学留足时间。[3]在初次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快读书、不求甚解”,通过粗读了解文章的梗概大意和主要人物,在具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文中的关键信息对文章的重点部分、精彩部分进行细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轻,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动机、时代背景等,知人论世,深化情感体验版。这种明确有序的阅读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掌握,在反复练习、多次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变得更轻松、更深入、更乐趣,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会有明显的提升。
结语:阅读中具有天然的乐趣,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打开阅读世界的大门,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在阅读世界深入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