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拓展运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2019-11-26王启振
⦿王启振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这不仅是丰富原有教学内容,拓宽课程教学维度的方法,这也会更深入的训练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素养,尤其是可以让学生的运动精神和品质得到良好培养。随着各种拓展运动的不断流行,其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也在慢慢增强。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相应考虑将一些易于实践,且能够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带来训练的项目引入课堂。这会让学生进一步产生基于运动过程的兴趣与好奇,也会让学生投入体育运动的热情更高。这样才能够打造高质量的课堂,促进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也会让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与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构建。
一、利用拓展训练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且学生的身体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能的培养,也要透过相应的教学过程将一些积极正面的品质融入其中,促进学生良好运动精神的形成。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备针对性的拓展运动的实施来达到这样的训练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拓展运动项目具备一定的难度,有的甚至有一定的危险系数。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衡量实际教学背景、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背景下,合理进行教学项目的选择。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运动中避免受伤,并且可以帮助大家就很多运动项目有更好的掌握程度,发挥出拓展训练的积极教学效果。
很多拓展运动之所以能够训练学生的运动品质,尤其是锻炼学生的进取精神,在这些项目展开中需要学生克服很多困难与障碍。还有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逐渐领会到与他人有效合作的方法,也能够感受到团队价值和功效的发挥。例如,爬天梯、毕业墙等项目,正是由于同学们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时大家都不计较个人得失,都争先恐后的把困难留给自己,团结协作,最后才会取得成功。这些都是拓展运动中积极方面的体现,也是将这些项目引入小学体育课堂具备很好的实践价值的原因。教师自身要充分了解拓展运动的类型和训练方法,这样才会合理进行运动项目的筛选。从实际情况来看,拓展运动中有的是促进身体、心理健康为目的,有的是以拓展思维为目的。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且易被接受。由此可见,将一些特定的拓展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不仅有很好的实践基础,这也能够为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带来很多实际助益。
二、合理进行拓展训练的场地安排
之所以拓展运动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中并不普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拓展训练对于运动场地和运动条件有较高要求,不少小学在现有的条件下难以展开各种拓展运动内容。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相应有所改观,并且加深对于拓展运动多样化的认识。有些拓展运动不仅对于场地要求极为简单,展开的过程也不太复杂,这些都很适合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是丰富原有课程教学范畴与维度,加深学生学科能力与素养训练的依托。因此,教师自身首先很有必要不断更新教学视野,并且找到良好的教学实施方法,将拓展运动引入课堂,这会推动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
和我们传统的理解认识不同,很多新型拓展运动对于训练场地的要求其实非常简单。比如,拓展训练项目“雷阵”,只需5米见方的平坦场地即可。所需的器材大致有绳子、眼罩、呼啦圈等,这些在街上很容易买到,并且很便宜。甚至有些项目所需器材完全可以自制,如背摔所需要的背摔台,缅甸桥所需要的轮胎、木板等,这样也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在不断变得优越,各种基本的运动设备也越来越齐全,这些都是很好的契机,有利于拓展课程更好的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实施。
三、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备针对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快速成长的阶段,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学生不仅身体素质上会有一些明显差别,适宜的运动项目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基于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引入拓展运动项目时,一定要让项目的选择具备更好的针对性。低年级时期适宜引入的项目和中高年级阶段会存在一些本质差别,这些教师都要有清晰认识。教师可以多观察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结合学生的运动能力素养和所处的生长阶段,有针对性的为大家引入一些拓展训练项目。这样才能够让训练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吻合,学生也能够基于这些训练过程综合锻炼自身的运动素养和体能,并且不断发展自身的运动品质和综合学科能力。
教师要明确,初等教育阶段,学生年龄一般在6-15岁,这也是小学生的年龄分布区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的长高,体重猛增。与此同时,学生“第二性征”的逐渐出现,会让学生在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质上提高较快,但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还落后于运动系统的发育,因此不宜进行运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的活动。针对小学时期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和身体发展的特征,教师在给大家选取拓展运动时,可以更多的以游戏和基本活动技能为主,这样才会和学生的身体特点与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更好的结合。比如,这个时期学生适宜的拓展项目主要有有轨电车、背摔等,还有一些其他操作简单、对于场地要求不高的训练类型。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的选择不仅会让学生更容易展开与融入,这类项目的实施也会更直观的为体育课的教学带来推动效果,促进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