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会在元宵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019-11-26俞秀红
俞秀红
一.秦淮灯会的衍变
秦淮灯会起于南朝时宫廷元宵张灯,隋后,灯成了元宵节标志性事项。明朝是秦淮灯会鼎盛时期,朱元璋建都南京,大力提倡秦淮灯会,营造盛世图景,也带动了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今天秦淮灯会的雏形。洪武五年元宵节,朱元璋曾在秦淮河上燃万盏水灯,灯影摇曳,水光璀璨,传动一时。后来迁都北京的朱棣同样重视元宵节.永乐十年,朱棣在南京明故宫午门,扎鳌山“万岁”灯,官员百姓歌舞升平,皇帝亦与民同乐。明代中期后,南京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元宵佳节更是盛世美景。明人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就形象描绘了元宵灯会的焰火夺目及老百姓观看的热闹场景,被誉为南京的《清明上河图》。今留存下的《上元灯彩图》也再现了明朝南京元宵期间老城南灯市和街市热闹场景。,被誉为南京的《清明上河图》。今留存下的《上元灯彩图》也再现了明朝南京元宵期间老城南灯市和街市热闹场景。大街小巷,千门万户,男女老少,共享狂欢,而鳌山巨灯就是画卷的中心。
秦淮灯彩的品类在明代就达二三百种,灯的制作工艺亦更加精工。正德年间《江宁县志》记:“上元作灯市,灯有楮练、纱帛、鱼鱿、羊皮、料丝诸品,又有街途串游者曰滚灯,曰槊灯,商谜者曰弹壁灯……”[1](p718)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记,他收藏一个纸灯,十多年不坏。从南京得数副赵士元夹纱屏及灯带,皆非人力所能,属鬼工。[2](p121)
清时,湘军入南京,元宵习俗受冲击,曾国藩曾一度恢复灯会,当时最有名的是“徽州灯”。民国之后,灯会时断时续,《首都志》记灯市最盛处是评事街、笪桥、夫子庙。[3](p1141)1937年后,日本入侵,国共内战,元宵习俗几乎消失。建国后,除却文革十年,秦淮灯会一直是南京元宵节的重头戏,南京市政府1985年开始组织每年一届的“秦淮灯会”。2005年,“南京秦淮灯会”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南京元宵灯会逐渐成为了六朝古都的一张名片,元宵灯会上的其他民间艺术如空竹、剪纸、绳结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尊享盛誉。
二.秦淮灯会在元宵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1.秦淮灯会是南京元宵文化的主要载体
笔者设计了“南京元宵节文化记忆的巩固与传承”调查问卷,“您认为秦淮灯会在南京元宵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一问,95%的人选择了“非常重要,秦淮灯会是南京元宵节文化的标志”。节日的意义和价值要一定的仪式和活动载体来体现,秦淮灯会就是南京元宵节的主要载体,传承弘扬秦淮灯会,也就是传承发展了南京元宵文化。被调查者认为秦淮灯会承载的最重要的价值是其文化价值,其次是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经济价值被排在最后。正是灯的文化意义迎合了民众驱邪攘灾和求子的心理,秦淮灯会才流行开来,并衍变成为盛大的全民狂欢节。文化记忆交流储存与传承有赖于公共的、有组织的集体狂欢,某种意义上,秦淮灯会打翻日常的生活秩序,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记忆的场,让他们通过特定的场景返回历史。问卷中,“您觉得过元宵节有什么意义?”选项最多的就是“参加民俗活动,加深年味和儿时的记忆”,灯会上众多的民俗活动大受欢迎,也是因为这些活动往往是他们小时候常常玩耍的,只不过时代变了,他们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再次相遇,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一瞬间回到以前。
作为集体的庆典仪式,秦淮灯会带你返回历史,同时也完成了现时场景的记忆。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民俗活动游艺展演空竹、糖人、绒花、剪纸等等都将是美好的人生体验,留存在民众心间,完成了元宵文化传承。
2.秦淮灯会是塑造南京人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
文化记忆的主要功能是为身份“定位”:一方面,通过保存代代相传的集体知识来确证文化的连续性,并以此重构后人的文化身份;另一方面,通过创造一个共享的过去,再次确证拥有集体身份的社会成员,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向他们提供一种整体意识和历史意识。[4](p12)秦淮灯会是南京人的集体记忆,问卷调查中,“最应该保留和发扬光大的南京元宵节习俗”一问中,选择秦淮灯会的人最多,占比90%以上。身份认同和地方性场景密切相连,正是在熟悉的场景中,民众才完成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了归属感。打造以秦淮河为中心的灯会场所,发挥地点在文化记忆中作用,这一点也体现在问卷中。2018年秦淮灯会的八大展区,您最想去的是哪些展区?选择最多的分别是:十里秦淮河风光带展区;外秦淮河风光带展区;夫子庙核心景区展区。“2018年秦淮灯会的八大展区主题,您最认可的是哪些?”“风雅秦淮·音韵流光”和“华灯映水·烟影秦淮”两个主题最受欢迎。显然,秦淮灯会已深印在南京人心中,元宵节或许就等同于秦淮灯会,历届秦淮灯会,主办机构不仅试图完整保存并延续灯会传统,又展示了灯会的现代化和本土化,民众介入到狂欢的集体,自觉有了独特的自我形象意识,确证和重构自身作为社会成员文化身份,从而获得情感归属。
今天是一个流动的社会,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人们身份认同也逐渐模糊、多变、不确定,“在这样一个不断开始、不断结束、继而又不断重新开始的时代和生活境况中,我们很难在由历史时间和社会空间搭建的人生坐标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界定自我核心的精神内容也被消解了,……”[4](p30)这时的身份认同尤为重要,集体记忆是身份认同的力量之源,从集体记忆中汲取养分,从而获得身份认同,有了归属感、安全感。当失去目标时,过去指明前行的方向;在外漂泊时,过去给予他们归属感;感到绝望时,过去给予支撑的力量。秦淮灯会就是南京人集体记忆的重要一部分,确证重构南京民众的文化身份,从政府角度,民众有情感归属,获得身份认同,也为未来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3.秦淮灯会带动元宵文化旅游
秦淮灯会带动了南京元宵文化旅游。据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秦淮灯会大数据和价值指数,秦淮灯会自1986 年恢复以来,32届灯会参与人数累计超过1.3亿人次,51%是外地人,其中外省占35%。2017年看灯人数实现历史突破,达1500万人次,其中元宵佳节当天游客人数突破69.6万人次。[5]秦淮灯会每届延续50多天,不仅吸引着国内游客,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也通过秦淮灯会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2018年的亮灯仪式现场,就有来自各国家的国际友人,如智利、爱尔兰、韩国驻沪总领事,印度、世界名河联盟代表,以及巴黎和纽约等文化名城的友人。市政府每年也会组织灯彩艺人赴世界各国展示、销售花灯,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四十多个国家已经有秦淮灯彩亮相。“中国的,才是世界的。”顾业亮,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说。2018 年的正月初十,他派儿子顾传俊、徒弟徐秀健赶赴加拿大安大略省参展,展览当天,300多盏荷花灯、兔子灯即被一抢而空。秦淮灯会已飞越秦淮河,跨过明城墙,璀璨夺目、信心满满韵味十足地走向世界,成为南京亮闪闪的城市名片。
旅游开发进一步宣传了秦淮灯会,同时为秦淮灯会的巩固与传承提供了资金保障。灯会上各种南京民俗活动,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被搁置了许久的传统文化剪纸、绒花、空竹等,再次在秦淮灯会中闪亮登场,也同步促进了收入的大幅提升。2008年至2017年十年秦淮灯会期间,秦淮区旅游商贸总收入增长了5.3倍,直接拉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第三产业发展,花灯购买量更是逐年递增,2018年花灯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5]秦淮灯会为灯彩艺人展示技艺勤劳致富提供了最佳平台,也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
综上,秦淮灯会作为南京元宵节标志性事项,是南京元宵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塑造南京人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秦淮灯会的举办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南京走向世界的名片。它带动了南京元宵文化旅游,灯会期间的商贸活动也为元宵的巩固与传承提供了资金保障,政府应该保护创新灯会形式与内容,让其在元宵文化巩固与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