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与创新能力
2019-11-26刘新文
刘新文
音乐是一门艺术,优美的旋律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陶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不仅是各种情感交流与享受,更是用来传达和感悟情感的一种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在思想感情上、在道德情操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是说,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而真正能够对音乐的节奏感、音色感、力速感等音乐要素进行感知及理解的能力却不是很简单的,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再创造却更是不易的,现对音乐教学中感知与创新能力浅谈一下几点心得:
一.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乐感
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与感受音乐,这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起着突出的作用,更对培养高素质、高品质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到一定积极地作用。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乐感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起着关键作用。在中学校园,绝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但真正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能到达较高标准的只是一部分,这主要与学生的先天要素有一定的关系,而作为音乐的导航者如何把那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进行后天意识的培养逐步引进音乐的大门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学生对月干的困惑将会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1.加强视唱练耳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是培养乐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视唱练耳包括听觉训练和视唱两部分:听觉训练通常来说应该从小抓起,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条件,一般来说,学前学过音乐的学生听觉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尽早接触音乐对培养乐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听觉力提高了才有肯促进和提高对音乐的感知,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模唱的训练;视唱是练耳中的另一个只要组成部分,它与听觉训练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
2.从体态的律动方面着手。学生的特点是好动,遇到较难的节奏,先进性体态律动的训练在过渡到演唱,这样迎合了学生的特点,他们会立即感到容易并很快能贴切的表达出来。那些乐感较差的学生,只要正确引导他们借助于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有效地提高对音乐的感知。
3.组织学生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的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人与音乐的最初接触就是听觉。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听有音乐,在头脑中树立一个审美标准和分辨优劣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永心取体会,发展和建立内心听觉。并且大量的取聆听各类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音乐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产生良好的内心听觉。但在没有形成很好的分辨能力前,应尽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另外,听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有音乐作品,比如现代流行的音乐,有助于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理解与掌握,考验带来多方面的益处,培养乐感的目的。
三.重视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就是要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窃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让学生进行剖析内容感知音乐情绪的过程。在学生感知力、理解力和技术水平的范围内,适当的向学生揭示乐曲的艺术形象。如在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这首乐曲时,想让学生进行想象,鸭子拌嘴会师一个怎么样的场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再聆听音乐,听后让学生在谈聆听后的感受,一自己先前的想象进行对比一下。与此同时老师姚进行引导,这时学生就会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有一定的认识,。语文生动活泼的音乐旋律会把鸭子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们感觉到非常的形象,贴近现实生活,另外,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
通过艺术实践考验使学生在学习中针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形成由感性到理性良好外部环境的优势,。取进一步实现音乐感性教育的目的,完善音乐感谢教育的途径,学习不同的乐器和学习演唱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可以通过他们更加具体和专业化的训练来增加感性经验的储备,并随着这种感性检验的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得他们的感受能力更加接近艺术的实质。
四.实现感知与创新的稳步提升
感知音乐的能力要实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要通过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来完成。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加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它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只有感知的够深刻,才能实现音乐的再创造。二者互相推进,互相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