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巧搭支架勤练笔
2019-11-26刘利
刘 利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重庆 北碚 400700)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凝聚了编者们的智慧,有熏陶文气的名家名篇,有指导习作的典范文例,还有一幅幅匠心独运的精美插图……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减缓作文的坡度,通过模仿、迁移,降低习作的难度,促进学生将学到的写作知识直接内化为写作技能。
1.结合文段仿写,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模仿在教学中的价值。“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1.1 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1.2 仿顺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比如西师版五年级课文《看海》,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把潮水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课文学完后,布置学生回家观察一处景物,并运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把它写下来。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里上,出现了不少的优美片段:
“小河真美啊。它清澈、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蜿蜒曲折地绕着小山村;近看它清得可见河底的鱼虾。夜晚,弯弯的月牙儿倒映在清澈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的迷人。”
“雨,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地落下,雨越下越大,不一会儿就汇成了小溪“咯咯”地笑着、跳着,向前奔去。调皮的雨点儿像谁扔下来的钢珠一样砸在河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雨“哗哗”作响,像千针万线,把天空密密实实缝合起来。”
……
1.3 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比如,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的《校园交响乐》,作者从“蜂巢”“鸟岛”“花瓣”三个维度,采用小标题的方式,通过一串排比和比喻,把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以及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抒发得淋漓尽致。课后布置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带着对校园的热爱,再去观察校园的人或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2.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现行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国,许多课文是图文并茂的,其图意是文章的形神结合点,也可以是文章的补充点,抓住这些插图进行练笔,既能感悟文章的主旨,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把文段写具体。《游子吟》,在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后,再来观察插图中母亲的动作、神态,以《母爱》为题写一篇看图作文,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构思,再结合实际发挥恰当的想象,一篇小作文就出现了。插图配文,让学生与作者再次进行心灵对话,即能升华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3.进行课文补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略,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简练的地方写具体。含蓄的地方写清楚。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讲了银行家爱德华在生死关头,一次又一次按下电话,却一次又一次放下,最后他只对母亲留下了五个字“妈妈,我爱您!”他为什么打这三个电话,前两个电话为什么通了他却又挂掉,最后给母亲留下这五个字,文中并没有介绍相关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补白爱德华的想法,触摸他的感情脉络,从而感受亲情在爱德华心中是“更为重要的事情”。这种随文练笔,填补了课文的空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爱德华把亲情看得比金钱更为重要。
这样子的补白形式还有很多,既可以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还可以续写故事、改写古诗词等等。
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舍得下“水”,摸清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妙用“材料”,搭建教材与练笔之间的慧心桥梁、只要我们在教学多动脑筋,定能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