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网对抗性项群(乒、羽、排)赛程期间最佳竞技状态调控训练研究
2019-11-26郭帅兵
郭帅兵
隔网对抗性项群(乒、羽、排)赛程期间最佳竞技状态调控训练研究
郭帅兵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通过比赛规则规定的比赛赛制,对选取的隔网对抗项群赛事的特点进行概括与分析;按比赛组织公布的比赛赛程,列选取的各项群赛程:从技术、战术、心理的角度,讨论该项群竞技状态赛间的调控思路;(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方法)。从作息、营养、睡眠的角度,讨论各项群竞技状态赛间休整的方法;从运动适应和运动应激角度,提出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办法;从首场到决赛几个轮次过程,来划分竞技状态的二个阶段及其调控对策;探究该项群赛事期间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与调控内容、方法。
隔网对抗;赛程;竞技状态;调控
1 隔网对抗性项群(乒、羽、排)的特征
1.1 乒、羽、排竞赛技战术的主要特征
乒乓球技战术包括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以及相持发球抢攻技战术。大赛中运动员使用率与得分率较高的是抢攻技战术。乒乓球在正手技术的移动、引拍、挥拍等技术环节上,需要固定各个技术动作结构。如正手拉与反手推挡组合技术,在保障动作效果上保证动作质量。这也是技术的固定组合与多变,战术的多样化、组合多变化、规则化的体现。在羽毛球的技战术方面,实现了从简单到全面到快速灵活到最后多变。
1.2 乒、羽、排赛事特点
乒、羽、排赛事分别有国际公开赛、世界杯、亚洲杯、世锦赛、巡回赛、挑战赛、奥运会;尤伯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奥运会、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奥运会赛事中,乒乓球团体赛是展示团体实力均衡的表现,其中,实力配置均衡是较易取胜的。双打是重头戏,教练布阵很重要,出场变数复杂,比赛秩序似乎有利于主队。世界羽联竞赛体系中比赛结果的分布规律是亚欧强,非美弱。赛事地多集中于中亚国家。高级别联赛多,系列赛比赛强度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更高。奥运会赛事,排球方面,随新规则变化,排球赛事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竞技实力主要表现在进攻上,这其中进攻是主要得分手段。亚洲较世界其它国家的竞技实力强,其差距较大。排球世锦预赛的平静,级别一般,复赛的紧张感,淘汰性强,决赛的激烈。世锦赛赛事整体特点循序渐渐,参赛选手不多,逐渐激烈,观赏性越来越强,项目级别较高,注重小组赛的特点细化、观赏性很强、地位积分高、各国选手的特点比较明显,赛事广告投入覆盖比较广、赞助商多、赞助商知名、周期性明显、项目多、规模大、影响大、赛期不长、赛制比较明确,争议少,含金量很高,比赛场次非常多、组织很麻烦、体育精神比较强烈。奥运会赛事特点:先分组,再交叉决赛,赛事最激烈,观赏性最强,各国选手的特点特别明显,项目级别很高、赛事广告投入覆盖最广、赞助商最多、赞助商世界知名、周期性很明显、项目多、比赛场次更多、组织更麻烦、注重体育精神的展示和传播、规模最大、影响大、传播性强、赛制很明确、争议多、含金量最高、观赛礼仪非常文明、直播覆盖最广、更加公平、公正、项目级别很高,竞争最激烈、体育精神非常强烈。世界杯单循环赛下的赛事特点:比赛场次较多、组织比较麻烦,周期性、组织的规律性较为明显、竞争比较激烈、项目单一、规模较大、影响很大、赛制很明确、注重个体冠军的刻画、含金量较高。羽毛球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相比,世界锦标赛项目级别最高。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含金量高于奥运会。
1.3 乒、羽、网赛程特点分析
2018年羽毛球赛程赛事体系分为2个等级,第一级别为汤尤杯、苏迪曼杯、世锦赛、世青赛、世青赛、世青团体赛、奥运会,第二级别则分成了6个级别,级别由第二级别过度到第一级别再到第二级别,最后到第一级别。五天一站一个级别的赛事,一个月休息1-9天,赛与赛之间间隔两天。比赛时间都在夜间较多,特别是凌晨,身体受时差影响比较明显,整个赛程比较紧凑。其中核心队员年龄较大以及伤病较多,体能恢复速度下降,因此,低级别赛事中,较侧重技战术的发挥。新一代球员技术风格多元化,进步快等特点使得比赛有看点。但比赛看点分布均匀,赛事起伏有规律性,大型比赛主导作用强,小级别赛事提供训练和比赛的基础,高手聚齐,比赛更及时,观赏点更多。
纵观2013到2015年中国羽毛球队的表现,男单分别由林丹、谌龙为首,在世锦赛方面,国羽优势并不很明显,而奥运会方面,主要竞争对手都保持了很高的竞技水平。积分赛赛程为奥运会做铺垫,在世锦赛代表的个人单项赛上,亚洲国家的头号球员都实力不俗,竞争也非常激烈,公开赛方面,球员技术风格多样,使得比赛观赏性仅次于世锦赛。排球,乒、乓球联赛赛程相应进一步延长,竞争周期增长,赛制也有略微的调整,季前赛和季后赛有流动性,赛程的紧迫且规律性,在各方面带给运动员及球队很大的考验,使赛果也带有未知性。
2 比赛竞技状态的调控思路
比赛环境进一步制约技战术的发挥,但无法进行调控比赛环境,只能相对调控运动员的参赛适应能力,提供参赛适应性。乒乓球比赛赛前,对运动员进行肌力检测,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再及时合理的评估,赛前几天的模拟评估,生物与反馈放松训练能在帮助运动员克服竞赛焦虑。调整运动员的发球技战术,第一,反、正手发球的旋转技术需要结合大角战术去调整比赛节奏。第二,发急旋球,抢拉,均需要结合对手手位做出一些变化。第三,接发球应该考虑抢攻对手反手,同时配合正手技战术。第四,长短球对拉,对攻,抢拉需要对手手位,以战术反手为主,调整身体控球姿势。
羽毛球的单打比赛调控,进攻战术中的比赛节奏调控,多用头顶突击杀球技术为主要进攻手段,进攻吊杀战术也是常用战术调控的手段。奥运会男排比赛中,进攻战术实施时需要常用发球节奏带动比赛战术。第一,进攻扣球中以扣慢球的节奏,来带动三点攻和四点攻的掩护配合进攻的效果,然后增加集体进攻节奏,最后,在慢后防守节奏与半快配合防守节奏的控制上以对手节奏变化而快速进攻。排球六大技术的衔接调控,比如传球的高度增加,垫球的力度增加。第二,在进攻战术方面,正常时段的发球节奏以扣快球节奏为主。根据体能情况,利用三点配合与掩护是做为集体进攻节奏的方式。调控比赛节奏的具体手段有:分分间歇、换球、擦汗、示意场地有汗、示意没准备好、自我暗示。赛前模拟对手的技术,赛中思考应对手的反技术,为了能够有效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高科技的康复保障,音乐放松、基因分析、代谢阻穴、超低温理疗、高能激光使运动员肌体疲劳快速恢复,保障技战术的发挥。运动员在赛前可能会焦虑、过度兴奋、生病等。通过心理调控侧入来排除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运动员更好的适应比赛,提高比赛表现力。比赛表现需要在赛前对运动员身体、技战术和心理状态进行调控。调控方法:表情、呼吸、注意、暗示、宣泄、唤醒、抱负水平、鼓励等调节。通过准备活动,赛前心理训练等、赛中间歇补水、深呼吸等方法。
3 比赛竞技状态的调控方法
3.1 把握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变化规律
合理的把握其竞技状态,通过团队的帮助,及时来调整比赛。通过比赛竞技能力的测试与评估,从而准确了解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变化,再进一步把握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变化规律,以实施最佳的调控方案,保证运动员拥有最佳竞技状态。
3.2 科学化的竞技状态诊断
教练员与运动员在把握竞技状态变化,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规律进行科学化的认识与诊断,有效调控,都是以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科学诊断为基础的。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应列入训练计划,系列地组织实施。在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如训练阶段的起点与重点、重大赛事的前后,或运动员机体健康出现问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需要系统化的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进行科学的诊断。确保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被有效的诊断并做出合理调整。
3.3 评定运动员赛前状态
运动员竞技状态在赛前2周内处于高峰阶段,因此,大赛期间对评定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需要客观且真实,从而实现最佳竞技状态高峰,对评定高峰前状态有重要的意义。运动员峰前状态的竞技特征是进入大赛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运动员比赛前的评定需要在赛前稳与保持状态之前进行,防止干扰运动员的比赛状态。提高运动员在赛前高峰状态的概率。
3.4 赛间竞技状态调整的方法
合理的放松,保障高质量的睡眠,作息控制在晚上8-10点前进入睡眠,作息前进行音乐催眠,按摩、理疗等。营养上通过监控运动员的食欲,合理的调控营养摄入。赛间补充适量的运动饮料,巧克力等食品,合理的静歇、冰敷、按摩理疗等。
4 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办法
赛前心理调控训练如下:第一、心理测验,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验并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作出诊断。测验包括: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试、神经类型测试、弗注意类型测试 、虑水平测试、应时测试。放松能力测试。测试后,对所得的各项相关指标的数据 ,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与诊断 ,最后把结果及时给教练员与运动员。第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激发运动员接受心理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心理训练调控方法如:动机训练、增强自信心训练法、动机升华法等。
5 竞技状态的划分及调控
半决赛和决赛阶段,竞技状态由佳到更佳或者由最佳到一般。决赛的水平发挥一般都是偏向于中等。调控半决赛的最佳竞技状态的对策:第一、温习比赛前期的比赛历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二、干预下阶段的比赛心理,模拟下阶段比赛,充分准备。第三、控制比赛内外在需求,及时反馈和调节。第四、制定战术,检查缺漏。
[1]楼玲玲.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的实践与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178-179.
[2]黄波,刘琳.网球裁判员临场焦虑及心理调控方法探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1):117-121.
[3]李钊.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训练“最优化”调控的一般性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1):48-52.
[4]王红震.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情绪调控的方法[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S1):158-159.
[5]徐龙.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情绪调控方法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24-125.
[6]刘田蕾.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
[7]高玉花.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诠释及其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
[8]石勋.浅析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焦虑与调控方法[J].韶关学院学报,2013,34(4):70-73.
[9]陈勇胜.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监控[J].福建体育科技,2012,31(5):29-30.
[10]高锐.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调控[J].才智,2011(18):255.
[11]陈贝.我国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On the Controling of the Best Competitive State of Net-separating Antagonistic Groups (Such as Pingpang, Badminton and Volleyball) During the Period of Games
GUO Shuaibing
(Wuhan Institute of PE,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郭帅兵(1991—),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