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仲裁事业的生命线
2019-11-26法人王瑞华
◎ 文 《法人》特约撰稿人 王瑞华
公信力是仲裁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商事仲裁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然而,仲裁公信力的建设并非朝夕之易事,它不仅仅需要先进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战略的指引,还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文化传承,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仲裁人的铸造、厚植和守护。
《铸造公信力》一书的作者是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下称北仲)副主任王红松。该书首次出版于2010年9月,收集了作者自北仲成立到2010年9月之前所写的文章50篇,书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施行后首批设立的仲裁机构之一——北仲为写作样本,客观记录了北仲发展的风雨历程、详细介绍了北仲制度和文化的建设机制。近日,《铸造公信力》一书再版,这次再版,时隔9年,时移世易。 为了与时俱进,作者删除了一些内容过时或已被新文章所替代的文章,再版文章变动占原版的2/5。
成立于1995年9月的北仲,已经走过了24个春秋,成长为在国内享有广泛声誉、在国际上亦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仲裁机构。王红松副主任全程参与了北仲的创立、成长与发展,她个人在北仲的奋斗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北仲的发展史。
本书是王红松副主任个人的辛勤成果,亦包含北仲前进中的集体智慧。于北仲,本书是一种很好的知识管理、价值传承,能看到北仲的发展历程、理解北仲坚守的价值理念并感受到北仲人的精神气质,为从业者解读我国仲裁体制及仲裁机构内部改革提供了生动的样本。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仲裁是什么?简言之,是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第三人民间解决争议的民间性古来有之,比如,地方纠纷中的乡贤调解、商帮争议里的权威人士评理。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历来有“无讼”的思想,各种居间调解很受欢迎。当然,古代的居间调解,主要是依靠权威人士的个人影响力。而今天的仲裁,主要依靠国家法律和仲裁员的素养,既能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又有法律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强调“民间性”,是古往今来第三方裁决一致的地方,也是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理念的应有之义。仲裁机构的民间化是仲裁机构独立、公正的保障,是仲裁克服长官意志、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弊端,提高公信力的制度基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的这句诗恐怕最能代表仲裁人的心路历程。
“改革旧仲裁机构的行政属性,突出机构的民间性,保障机构的独立性,采纳国际商事仲裁基本制度、原则、普遍做法,与国际上现代商事仲裁制度接轨并同步发展”的理念,在目前看起来已经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是一代仲裁人勇于打破藩篱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争取的结果。
199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几经论证,最终规定了“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但由于未对仲裁机构的法人定位、财务管理体制及仲裁收费制度等作出规定,如何落实仲裁法的精神,保障机构的独立性成为新成立的仲裁机构发展首当其冲面临的问题。北仲自成立开始便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在仲裁法颁布过程中“为改革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如果走回头路,就会让这些成本付诸东流”,旗帜鲜明地坚持仲裁机构独立发展的方向,在市政府“对仲裁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预”的开明理念和支持下,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财务上的自收自支,并依法向政府纳税,实现了仲裁机构的独立运行。
对于仲裁工作,王红松副主任直言:“我们搞仲裁工作,不仅是及时解决纠纷,促进经济发展,也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创造精神文明。现在,人们对吏制腐败、司法腐败,甚至文化腐败深恶痛绝。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廉洁高效的仲裁机构,就会让人民群众对仲裁乃至对社会多一些信心和希望,就会更多地激发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使社会环境朝着健康文明的正确方向发展。对法治、公平、正义的坚持就是对邪恶的抵制和打击。”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新时期,仲裁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仲裁人仍需要不断努力,搭建国内外商事主体的交流和对话平台,增强我国在高端商事服务领域的软实力,为促进国内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正如江平老师在北仲成立十周年时题写的“铸造公信力”,提炼出了北仲长期坚持的“独立、公正、专业、高效”的价值理念和“公正廉洁、敬业高效、严谨细致、勤学上进、团结合作”的组织文化背后的价值追求。
近者悦 远者来
“仲裁机构有什么样的文化,便有什么样的人才标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仲裁公信力的动力源泉。
仲裁事业的发展,亦需要从业人员秉持着真诚的法治信仰,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择善固执精神等等价值理念。北仲一直坚持选聘既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学识、经验和办案能力,又有法治精神、良知、正义感,热爱并积极推动仲裁事业发展的人才作为仲裁员。 “近者悦,远者来”,健康的文化理念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秀高端法律人才。如今,以为境内外当事人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为己任的专业人才团队,已经成为新时期传承和发扬北仲文化和价值理念,铸造、厚植和守护仲裁公信力的重要力量。
《铸造公信力》的第三编“执行机构(办公室)”中,收录了多篇关于仲裁人才的论述文章,主要就是讲北仲需要什么样的秘书、什么样的干部。比如,《谈秘书应具有的气质——在新聘秘书培训上的讲话》《关于北仲的民主实践——在中层干部竞聘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关于秘书处处长的领导能力》等文章直指北仲工作中各个不同岗位都应具备的素质,非常实用。对于初入职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培训教材。
王红松副主任在阐述仲裁人的价值理念时曾这样说,仲裁人应具有忧患意识,这是一种埋藏于心底的、挥之不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而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也是历史给予仲裁人的责任。仲裁人还应该具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疾恶如仇的正义感、以天下为己任的境界情怀以及只向真理低头的勇气和毅力,直接点出了仲裁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内涵。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两代仲裁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商事仲裁的优势逐渐显现、潜力逐渐被挖掘,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其作为国际通行的商事争议解决方式在我国企业“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康组织的生命,往往能超过一个人甚至数辈人的壮年时间,是一个超越个体生命的存在。《铸造公信力》一书不仅凝聚了王红松副主任个人的心血与汗水,也承载了北仲发展中的集体智慧,展示了北仲知识和文化的积累成果,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版的“北仲志”,是北仲精神的“文化名片”。在这种精神和文化的引领下,新时期的北仲人正在继承和弘扬机构的核心价值,以专业的知识积累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仲裁发展的新挑战,为不断推动中国仲裁,乃至国际仲裁的新发展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