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浅析

2019-11-25尹双明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课程建设经济学

尹双明

【摘要】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可忽视的内容。文章针对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需求,分析了课程建设的内容及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建设;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CY1705)。

课程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是研究生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和学术创新的基础。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具有自己鲜明的学科特征。本文探讨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以提升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一、经济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更新

经济学课程与社会实际结合紧密,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往往与实际经济问题紧密相关,以经济学研究生应达到的专业基本要求为依据,关注经济学及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情况,及时把学科领域最前沿的进展纳入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完善与更新。

(二)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

一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动态性。经济学研究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充分进行国际交流,通过对外交流熟悉国外著名高校经济學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把握学科研究进展,科学调整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以保持前瞻性。适当增加经济学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数量,保证可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进行选择的课程资源。

二是课程体系设计与服务社会相关联。经济学学科植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体系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经济人才的需求,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结构相匹配。

(三)多层次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平台的建设

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科学选用多种层次的教材,构建包括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搭配使用。导师组在相关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做好相关教学电子资料的完善工作,根据教学需要准备课程教案、学习指导、参考文献、案例资源库、习题库、国内外学习网络资源及媒体资源等,营造经济学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校共享。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手段的提升

根据现代经济学学科特色,结合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具体研究生的课程,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有所差异。采取座谈式、案例分析式、研讨辩论式、实验(实践)教学式、讲座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构建经济学研究生“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慕课、翻转课堂、泛亚教学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科研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扩展研究生个性发展空间,提升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做出测评,很大程度上是做出一般性的评价,“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不能体现出经济学学科专业的鲜明特征,尚未形成能够体现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设置特点、教学过程特征、教学质量要求的评级体系。

(二)各类院校评价标准基本相同,不能体现不同院校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特色

重点院校、一般院校、财经院校大都采用统一标准,评价指标体系雷同。实际上,各院校经济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可能对不同院校研究生课程做出准确评价,必然会限制不同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发展。

(三)评价指标过于笼统,不够细化

目前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指标设置虽然涉及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等方面,但在具体指标上过于简单,对经济学课程的组织、课时分配、教学手段和措施、特色指标、教学设施和设备、教学平台等尚不能做出有效评价,课程评价不能反映实质情况。

(四)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偏离实际

一是课程评价取向有偏差。目前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对经济学研究生教育的管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指标设置着眼于经济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对研究生的能力差异和评价对象真正的客观需要不够重视。

二是评价的主客体关系不清。目前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主要采取学校自评、教育部门组织推荐评估专家进行测评的方式开展。而教师、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等大多作为课程评价的旁观者或者作为课程评价的对象,置身评价之外,忽视了他们对课程的真正需求。

三、关于构建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和完善学校自评机制

从根本上激发学校内部自评机制的主动性,校外专家、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都应成为课程评价的真正主体,做到学科管理需要和课程教学需要两个方面相结合,可以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主体分为学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四类,分别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指标的设置着眼于课程管理和课程教学的相互促进和提升,这就要求关注教师、学生的需求,激发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二)注重课程评价的国际化视野

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建设必须关注主流经济学的新进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全面开展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估,要体现国际化方面的特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课程国际化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学习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三)细化设置课程评价的具体指标

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评价应主要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三个基本方面设置合理的、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其中,课程建设应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选用与评价、教学辅助材料评价、其他教学资源评价等;课程教学应该包括公共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选修课教学、专题讲座、实践(实验类)课程教学、案例教学等;课程考核应该包括课程考试、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师生反馈等。

(四)分类设置多阶段评价模式

针对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特征,应分类设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阶段评价。主要分三个类别:理论经济学课程、应用经济学课程和实践实验类课程。评价模式见图1。

【参考文献】

[1]时花玲.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8):1-4.

[4]殷允杰,王潮霞.我国研究生国际合作与联合培养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76-177.

[5]朱峰.论高校课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08):24.

[6]杨文正,刘敏昆.研究生专业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机制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2):53-58.

[7]李磊,王轶卓.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9):90-91.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课程建设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